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新生产关系的出现,随着庶民地位的提高和学术文化的下移,不同的社会阶层分别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提出各自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其中典型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派别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49次组卷 | 13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独尊儒术D.七国之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     
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提倡节俭
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④崇尚“道法自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曾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B.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C.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D.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8 .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方青色,人通于肝,其类草木;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类土;西方白色,人通于肺,其类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类水。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材料二   儒道两家的环保思想虽然都极其关怀自然环境,但儒家主张顺应自然,合理地可持续性地利用自然,其态度是积极的,而道家则一任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态度是消极的。儒家学说的核心范畴是“仁”,仁既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也是用来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范畴,道家的核心范畴是“道”,其特点就是自生自灭、自然而然、自由自在、无为而无不下为。正由于儒道两家的学说基础不同,导致了两种环保思想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儒家继续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而道家则发展成道教。儒家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环保思想,而且越来越具有实用性,而道家则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较少提出具体主张,其可操作性不强。

——摘编自方明星《中国古代环境立法略论——从儒道环保思想出发》

材料三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规划建设了一批现代化新粮仓,维修改造了一批老粮库,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人口“不愁吃”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摘编自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部医学著作的理论特点和历史地位,并列举明代在防疫与药学方面的三项成就。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儒道两家环保思想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并列举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的两个核心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关于粮食问题的基本方针。
2023-05-0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主张“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下列言论同样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10 .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一直影响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背景下,孔子提出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以及结果。

材料三     东汉末年以来社会动荡,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复兴儒学。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被削弱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场复兴运动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
2022-11-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