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仁”
C.“德”
D.“义”
2019-02-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从空间看,孔子所集的文化,主要集中于
A.西北
B.中原
C.江南
D.东北
3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话是哪一家的观点?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019-02-13更新 | 320次组卷 | 23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黄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10·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019-01-30更新 | 664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
2019-01-30更新 | 159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精编版)
6 . 东周时期的根本变革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事的时期”?(不得照抄材料)
(2) “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
2019-01-30更新 | 5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卷
7 . 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
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应该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2019-01-30更新 | 1298次组卷 | 55卷引用: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A、B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9-01-30更新 | 3470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3年上海长宁、嘉定二模历史试题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0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已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019-01-30更新 | 1934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1年上海市高考真题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