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反映三人共同主张的是(     
A.“食有劳而禄有攻”B.“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D.“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2023-11-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生在研究儒家民本思想时,搜集了一系列史料,以下可以作为观点支撑材料的是(     
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2023-10-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梁城的故事,当时梁城正遭遇赵国十万大军围困。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2023-10-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生产力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最大变化是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牛耕的普遍应用使得统治者更加注重农业生产,铁制农具的使用也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同时,因为奴隶社会的没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为教育由原来的奴隶主贵族专门享有变为平民大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变化促进了文化发展的空前灿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打下了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基础,影响着后世几千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骨架,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谭苏的《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和夏夷之辨思想,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而且是依靠一系列制度进行支撑的……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

——摘编自张健、万钰莹的《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体化机制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践行“大一统”的举措。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   


材料四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ト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为解决“人事问题”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简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2023-10-18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以下诸子百家的观点中,与孔子观点同属一派的是(     
A.兼爱、非攻B.相生相胜,五行生克C.隆礼重法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23-10-18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君主集权,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都(     
A.体现强烈的民本色彩B.彻底否定三代的治国理念
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2023-10-17更新 | 227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学派主张
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
9 . 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
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
2023-10-14更新 | 470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疆域扩大的同时,人心统一大业却一步未进。他开始重新审视这群在民间极具影响力的东方学士,他意识到,可能正是由于东方学士们的反秦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才使得民心统一举步维艰。于是他采用了李斯的建议,以图加速民心归附的进程。历史证明,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迎来惨痛的失败。三年后,嬴政病逝于沙丘平台宫。他的“统一”大业,也就至此终结。顺便一提,继承始皇帝遗志的,正是后来创立汉朝的刘邦。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里的“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是历史上的哪个事件?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诸家之学,并起争鸣”时,写出两个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023-10-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