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推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礼崩乐坏,纷争频仍B.铁器、牛耕技术出现
C.各派创始人积极参与D.各诸侯国变法运动
2 . 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思想家时说:“(他)参考道家对法律价值的再认识,参悟墨家以天为法所暗含的‘法律至上’,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提高法律的社会地位,糅合礼治与法治于一体,在政治理论层面突破礼主法辅的传统礼治模式,建造了全新的礼法关系样式。”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董仲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墨子认为“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据此可知,墨子(     
A.提倡节俭B.重视礼制C.崇尚自由D.注重规范
4 .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5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1003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

——《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山西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土了春秋后期的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子上有鼻环。

材料三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后期社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况?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会给土地制度带来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士”这一概念产生演变的过程,如下表所示。与战国时期“士”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时间内容
西周之前泛指部落中的成年男子
西周和春秋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属于“国人”阶层,能够接受“六艺”等贵族教育
战国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已与出身无关;“士”非常活跃,其共同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与才能
A.平民教育取代贵族教育B.民间聚徒讲学之风兴起
C.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D.宗法观念已经荡然无存
2022-09-02更新 | 519次组卷 | 1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江苏专用)02
8 .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022-03-25更新 | 846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战国晚期的一位思想家,对秦国政治十分推崇,明确指出“法者,治之端也”,但其又强调法治应建立在礼治基础之上,是为礼治服务的。该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邹衍D.韩非子
2022-03-05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