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其中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A.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B.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23-11-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知识和学术,原本是为官府所垄断,是所谓王官之学。但是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成为“士”(特殊的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孔子自五十五岁弃官离鲁,到六十八岁离卫返鲁,前后在外凡十四年。这十四年,孔子不仅是在奔波求仕,也是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他的主张在当时没有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但孔子胸怀万卷书后的万里之行不是一事无成,而是收获丰盛。正是由于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才让孔子成为了更好的学问家和思想家。

——摘编自李启谦《孔子周游列国论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周游列国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周游列国行为的认识。
2023-1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祥”。与其思想特点相符的是(     
A.墨子B.韩非C.荀子D.邹衍
2023-11-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该学派推崇的治国理念是(     
A.君舟民水B.中央集权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
2023-11-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孔子怀才而不得见用,感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周游齐国碰壁后离开的路上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儒者(     
A.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B.匡时济世的担当精神
C.社会价值观念的趋同D.感叹礼崩乐坏的现实
2023-11-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扶轮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这说明他(     
A.主张实行仁政B.崇尚逍遥自在C.强调严刑峻法D.主张隆礼重法
2023-11-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学派主张
儒家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且B.变革选官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重建政治秩序
2023-11-28更新 | 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典哲学的兴起与初步发展时期,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推动形成了四大哲学体系,使当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这四大哲学体系(     
A.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B.促成了法家思想的兴起
C.推动了地主阶级的产生D.反映了时代剧变的特征
2023-11-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

材料一   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材料二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材料三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治重心由周天子逐渐转移到公室、卿大夫集团。以统治阶级“内争”为特色的社会秩序急剧变动,最终造成了社会结构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极化。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礼之用,和为贵。”“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主张相应的学派,简述这些主张共同宣示的理念。
2023-11-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