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     
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
2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散乱频繁B.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023-04-13更新 | 323次组卷 | 6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鲜卑代人)八姓,自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参照了魏晋的门阀士族制度B.消除了汉族与鲜卑族的隔阂
C.对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D.通过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统治
2023-03-13更新 | 45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木兰辞》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主人公身上兼具英雄气概与女性特点,诗歌既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色,又反映了耕织生产、礼乐文明和家国情怀。这说明(     
A.商品经济为市民文化增添色彩B.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英雄气概
C.民族融合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D.封建化改革深刻影响北方民族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徒关东和关西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诸如南匈奴、羯族、羌族、鲜卑等,建立政权后就实行屯田、分土定居和计口授田等措施,从而基本上实现了由游牧或半农半牧转向农业定居。这一变化(     
A.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B.实现了民族政权的胡汉分治
C.助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D.增强了边疆地区的华夏认同
2023-02-18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洛阳的元氏家族本是北魏宗室,却有人在墓志上称自己为“唐尧(五帝之一)之苗裔”“汉高(刘邦)之胤胄”,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汉族先贤,而不是鲜卑拓跋氏。这种情况反映了(     
A.元氏一族对拓跋氏的不满B.该家族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C.洛阳是圣德先贤诞生之地D.墓志记载不适合作为史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改汉姓”“定籍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目前共查到128篇北魏元氏墓志,其中明确记载籍贯为洛阳的有108篇,籍贯缺失的墓志有17篇,另有3篇墓志籍贯不明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B.改汉姓巩固了拓跋氏的核心地位
C.籍贯缺失反映当时对门望不重视D.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
8 . 《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宗法观念B.促进民族交融
C.符合统一趋势D.佐证政权合法
2022-1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惟拓跋迁都平城,纯用胡法控勒诸夏,故最为长久。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族陋习
C.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D.孝文帝改革直接导致北魏灭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迁都后,洛阳的御道两边有接待外族使节的四夷馆,路的东边有四馆,名为金陵、燕然、扶桑、崦嵫,路的西边有四里,名为归正、归德、慕化、慕义。北魏史官撰史时凡涉西晋,皆书庙号,凡书东晋,皆称“僭晋”。这可用于说明,北魏(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延续了华夏正统思想观念
C.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经济文化发展领先于南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