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41次组卷 | 27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仍有制度演进、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新成就。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推行均田制          ②《抱朴子》中提到“火药”
③出现了“草市”   ④“文人画”逐渐成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但关于淝水之战的性质,学术界则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力主淝水之战具有兼并统一战争的性质;有人则以为淝水之战的性质应该是民族征服战争;也有人提出淝水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统一战争的色彩,但本质上是一场民族入侵战争;还有人认为淝水之战具有兼并统一战争和民族入侵战争的双重性质,而主要的一面是兼并统一战争。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历史评价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就搁置争议B.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之价值标准进行最终判断
C.历史观点往往因视角、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D.历史现象可有多种叙述但最终必成一家之说
2022-04-09更新 | 38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对该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实行于北魏至唐前期B.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C.导致土地的兼并愈演愈烈D.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政权对峙中,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北魏地处中原,是真正的正统文化所在地,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这一现象反映出
A.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C.传统的夷夏观发生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被阻断
6 . 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的荒凉残破景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C.南方自然资源丰富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022-01-04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图5是“司空琅琊康王基表”,以碑体的篆书与楷书写成,嘉主是司马金龙。碑文中可见下列资料:“大代”(国号)、 “太和”(年号)、 “司空、镇西大将军、.餐压店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官衔)、“琅琊” (郡望)等。根据这些线索,可以推定_能细真 将特斯西南成雄墓主的年代是
A.战国B.秦代C.西汉D.北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北魏政府对户口极为重视,经常下达检括户口的指令。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井田制的恢复B.分封制的推行
C.租调制的实行D.行省制的创立
9 .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C.北朝经济发展吸引南方士族北迁D.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
10 . 据《五杂俎》载,岭南人叫“虚”(墟),西蜀人叫“亥(市)”山东人叫“集”,而江浙人则称其为“市镇”;对于上市交易的活动,有的称为“趁墟”,有的称为“赶市”,也有的称为“赶集”。这里的“虚”“亥”“集”“市镇”最早出现于
A.两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朝时期D.唐朝后期
2020-10-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