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马长寿先生在《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论及:“北周一朝除了朝廷的皇帝和将相是鲜卑和杂胡成分外,各州刺史、各县县令以及带领军队的都督、统军、别将,甚至宗教的官秩,大多数也是由鲜卑和杂胡充当的。”这一论述意在说明北周(     
A.集权政治受到威胁B.民族大交融的现象
C.民族成份多样复杂D.地方行政管理混乱
2 . 北魏时期,朝廷多次下诏对普通民众中的高龄者赐予爵位,如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南伐途中,“车驾至肆州,民年七十已上,赐爵一级”。孝文帝此举(       
A.彰显了国家主流统治思想B.推动了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C.加快了南北方的统一进程D.巩固了鲜卑贵族政治地位
3 . 考古发现,山西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壁画既出现狩猎场景,也有仆侍牵着驭粮马的画面;大同沙岭7号墓主为鲜卑人,南壁壁画为宰羊、饮酒、烧烤宴饮场景,也出现了粮仓,墓中漆皮上出现了扬场和庖厨场景;大同南郊仝家湾北魏墓有大型狩猎图和农耕、舂米、庖厨等图像。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论证(     
A.山西大同是北魏政治文化中心B.北魏饮食文化多元且门类齐全
C.北魏时期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D.农耕成为北魏的主流经济形态
2023-11-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含渝中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鲜卑政权代国在献帝(209年—213年)当政时,将原有的氏族部落一分为十,其中以拓跋部为核心。他还下令废除了之前氏族社会族内通婚制度,规定必须与外姓族人通婚。这些措施(     
A.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B.结束了北方的分裂
C.壮大了鲜卑族的实力D.意在推动民族交融
5 . 395年,拓跋珪大破后燕军,于俘虏中提拔了汉族士人参议政事。拓跋焘统治时,下诏礼请各地著名的汉族士人入仕北魏,仅431年,就征请了范阳卢玄、博陵崔绰、渤海高允等数百名汉族士人,并分别委用。渤海高允的《高士颂》中,描绘了当时北魏政府中“髦士盈朝,而济济之美兴焉”的盛况。这一现象(     
A.不利于北魏政治秩序的稳定B.得益于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C.为北魏政权封建化奠定基础D.旨在证明北魏统治的合法性
2023-10-0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6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元年、太和十一年两次修改律令旧文,"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这一做法客观上(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B.缓和社会矛盾以加快融合
C.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 . 石棺床是流行于粟特、鲜卑、柔然等族的葬具。2022年,洛阳朱仓村一组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的墓葬中出土2套围屏石棺床,围屏之上以浅浮雕刻绘“郭巨埋儿”“彩衣娱亲”“孝孙原榖”“伯俞泣杖”等二十四孝故事。这反映出(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北朝儒学实现了复兴重振
C.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D.开放包容的对外交流心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魏道武帝立拓跋嗣为太子,赐其母刘贵人死,“立子杀母”的做法被奉为立国传承制度,“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汝当续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一制度的确立(     
A.延续了游牧民族的部落传统B.使儒家伦理道德被颠覆
C.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意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融合
B.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认可,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北方游牧民族转向衣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进程加快
2023-04-19更新 | 94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届重庆市高三5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制度本身不是孤立的,制度之间的互动作用远远大于单个制度的叠加。下列选项符合此认识的是(     )
①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②羁縻制猛安谋克制奏折制
③租调制均田制三长制④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3-31更新 | 46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重庆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