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隋唐统一王朝,国力强盛,制度上也有许多重要建树。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趋完备的重大变革是(     
A.实行科举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推行两税法D.撰成《唐律疏议》
2024-06-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武则天统治时期,通过给低品级官员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他们得以与宰相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加强皇帝对中枢权力的掌控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权力
2024-05-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3 . (唐)李华《中书政事堂记》载:“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人,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指黎民),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材料突出反映了政事堂制度(     
A.对君权一定程度的制约B.君臣上下皆有所制衡
C.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D.以儒学纲常约束臣僚
2024-04-28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中书门下成为超然于三省之上的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使职(即中央派遣的官员)和使职化的六部寺监成为政务执行的主体,唐代政务裁决的中心转移到了中书门下,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不再通过三省分工制衡的机制,而是以中书门下为核心形成了新的运作机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唐代(     
A.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嬗变B.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C.中书门下掌握了决策权D.三权分立原则的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体现出当时(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的削弱
C.礼仪严格承袭惯例D.中枢体制的运行方式
2023-12-12更新 | 266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主要表现是(     
A.三省六部制B.租庸调制
C.九品中正制D.宰相制度
2023-11-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38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代门下省对于中书省拟定的文书不仅要检查文字、书写,还要对草拟的文书内容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文书当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门下省的这一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皇帝的意志不能脱离法律的界限。由此可推知,门下省的设置(       
A.体现出皇权受到削弱B.表明唐代中央机构日益完善
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说明决策权与行政权的分离
9 . 下图反映了从汉朝至唐朝行政机构的演变情况。这种演变反映出(     
   
A.中央的行政效率不断提升B.强化中央集权是主要动力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沿袭变革是其变迁的主线
10 . 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材料反映出三省体制(       
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分散了相权
C.分工明确且彼此制约D.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