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公元707年,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唐中宗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卢粲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最终唐中宗遵从了他的建议。这表明当时(     
A.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门下省执掌决策权
C.中枢机制运行正常D.礼仪严格承袭惯例
2024-04-2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翰林学士院源于“北门学士”(北门是皇宫的后门,入门便是禁中)。翰林学士院书写的诏敕号称“内命”,中书门下书写的诏敕号称“外命”,都具有法定的效力。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就使收令传发的途径变为两途,形成双轨辅政制。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枢决策机制演变B.国家行政权力分散
C.文官地位日益提高D.三省制度渐趋成熟
3 . 583 年,隋文帝宣布废除地方长官就地自聘僚属的制度,规定其僚属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州县长官三年一换,下属官员四年一换,且不得连任。其举措旨在(     
A.强化中央机构职能B.防止地方官员坐大
C.牢牢控制用人权力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初,中书省拟好命令送达门下省,常遇门下省反对,而被涂归封还。如是则此道命令等于白费,即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唐太宗时,军国大事,往往先由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定,然后再制敕下诏,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据此可知(     
A.唐朝初期皇帝权力处于三省控制之下B.唐太宗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C.三省六部的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D.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4-04-10更新 | 501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初期,政务事项原则上都要先向尚书省申报,再以尚书省的名义奏报皇帝。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后,却逐渐形成了“事无大小,皆悉闻奏”的局面,比如有太学生直接向武则天告假回家,还得到了武则天应允。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监察制度日趋完善B.官僚机构对皇权的限制愈加艰难
C.行政效率不断降低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2024-03-19更新 | 721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我国某一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代D.宋代
2024-02-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召开会议决定。这一变化(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中央决策机制
C.避免了决策失误D.防止了官员腐败问题
2024-02-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唐代一份皇帝敕令(部分),这可用于研究唐代的(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中书一省制
9 . 唐朝,在运行三省六部制的过程中,各项政务都形成了分层负责的基本情况,并且各层掌握不同的权限,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工作,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A.消除政治腐败B.导致机构膨胀
C.规范国家行政D.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体现出当时(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的削弱
C.礼仪严格承袭惯例D.中枢体制的运行方式
2023-12-12更新 | 267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