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唐中叶后朝廷授予许多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号为“使相”。从玄宗朝到僖宗朝,使相的人数从8人增加到了60人。唐朝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拉拢藩镇维护统治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创新制度提高效率D.重用人才优化决策
2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的权力B.引入知识分子提高官员素养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023-11-20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38卷引用:新疆五家渠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假设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三省六部制B.三公九卿制C.租庸调制D.奏折制度
6 . 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三省权力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D.规范了决策程序
2023-08-26更新 | 1613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玄宗以后,诏令颁行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重要中央决策的“内命”由皇帝指令翰林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属于一般决策的“外命”,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决策系统内部多元化趋势B.中央政治的渐趋混乱
C.专制皇权受到宰相的严重制约D.中枢机构发生了转移
2023-08-15更新 | 829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023-07-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唐朝的政治运行中,门下省(对)诏书之出(     
A.将不合理的决策交付皇帝审议B.重新拟定诏令以备皇帝的审核
C.将未通过的诏令发中书省重拟D.与中书省重新拟定皇帝的诏令
2023-11-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