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唐贞观末年规定:“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曹以主众务焉”。唐肃宗改令“宰相分直(值)主政事笔,每一人知十日”,到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又分每日一人执笔”。唐朝的这些措施(     
A.体现出中枢机构制衡机制的调整B.提高了中央决策与行政效能
C.折射出决策与执行脱节现象严重D.旨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024-05-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2 . 唐中宗不经中书、门下而自己封拜官职时,因自感心怯和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成为“斜封墨敕”,此途径所封官员时人称为“斜封官”。这反映了(     
A.中枢制度有一定的通融性B.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
C.专制皇权凌驾于百官之上D.中书门下不具约束性
3 . 钱穆指出,唐制,中书舍人拟稿,亦由诸舍人各自拟撰,是谓“五花判事”。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这说明,中书省(     
A.内部已形成了制约机制B.具备了辅助决策的职能
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D.保证了中枢决策的科学
4 . 钱穆先生认为, “唐代的政府组织之详备,实为汉代所未有,此后宋、元、明、清四代,都尊奉为行政圭臬。”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表述,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①体系完整而且制度化                           ②职责分明并相互制约
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④分化相权又办事高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玄宗时期,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合署办公的政事堂被改称“中书门下”,并“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五房长官形同宰相,可分别对接六部,指导其工作。这一改制(     
A.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B.造成了宰相权力膨胀
C.导致尚书省形同虚设D.旨在优化官员的分工
2024-01-1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
2024-01-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唐朝时,参知政事类似于临时官职。宋朝时,参知政事名义上是副职,但除了名称稍逊一筹,在所统事务上参知政事与宰相工作内容一样,且权力相当。此举(     
A.体现强干弱枝原则B.推动三省体制解体
C.反映分化事权目的D.促成皇权达到顶峰
2023-12-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制度确立并完善于(       
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023-12-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政事堂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联合办公场所,初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末移至中书省。唐玄宗时因宰相张说的奏请,改为中书门下,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这一制度的变化(     
A.避免了决策失误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君主专制D.实现了中枢权力制衡
2023-1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据此,政事堂的设立(     
A.杜绝了贪污腐败现象B.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
C.提高了工作效率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