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唐初规定,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其享有审议、驳正官员奏状的权力,对国家财政、御史弹奏状、六品以下官员或司法机构“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员的奏抄等,若认为不便施行,可以封驳奏还。这一规定(     
A.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使地方和中央的矛盾趋于缓和
C.保障了唐代吏治的清明与高效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翰林学士院源于“北门学士”(北门是皇宫的后门,入门便是禁中)。翰林学士院书写的诏敕号称“内命”,中书门下书写的诏敕号称“外命”,都具有法定的效力。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就使收令传发的途径变为两途,形成双轨辅政制。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枢决策机制演变B.国家行政权力分散
C.文官地位日益提高D.三省制度渐趋成熟
3 . 隋唐时,三省长官地位显赫,不轻易授人,但皇帝往往指定信任的或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给他们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辅佐皇帝避免失误
C.共同决策提高效率D.行使权力扩大相权
2023-12-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示意图,以下对三省六部制解释合理的是(       
A.尚书省具有决策的权利B.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D.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反映了从汉朝至唐朝行政机构的演变情况。这种演变反映出(     
   
A.中央的行政效率不断提升B.强化中央集权是主要动力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沿袭变革是其变迁的主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免决策失误
2023-09-28更新 | 275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太宗常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中书令、侍中都是三品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任职位较低,又有才能的官员,担任宰相职务。这一做法(   
A.强化了对朝廷官员监察B.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
C.大臣职能分工更加明确D.促进了科举制逐步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3-02-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随着佛、道等新兴文化在中国纷起.传统儒学也多分枝权.解读分歧甚重,面对这一局面,唐朝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一场梳理和规范;除此之外,唐朝还将前朝制度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包含三省六部官制、科举制等核心制度的规整体系。由此可见,唐朝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源于(     
A.对外交流B.兼收并蓄C.整合创新D.坚守传统
10 . 秦朝创建了三公九卿的中央体制;汉承秦制,汉武帝内朝官的尚书为原九卿中少府的属官;东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而已”;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公九卿在以后历代仍然存在,但职能已变。这些变化(     
①反映了专制皇权加强的历史趋势②说明封建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③体现出政治制度在继承中的演变④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的成熟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3-01-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