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唐宋社会变迁”主题探究活动时,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唐】元稹《法曲》

·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唐】刘餗《隋唐嘉话》

材料三   ·宋代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常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阈阅。

——【宋】郑樵《通志略》

·关于唐长安两市及北宋开封城内各有多少服务性行业,史书虽无明确记载,但宋敏求《长安志》卷八《东市》条记载,唐代长安东市有220行,《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南宋临安有414行。据此可约略推断介于其间的北宋,城市服务性行业应多于长安而少于南宋。

——摘编自宁欣《唐宋城市经济社会变迁的思考》


(1)比较图1、图2,概括指出唐宋都城的城市布局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2)对比材料二、三、哪些信息可作为解释“唐宋社会变迁”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2024-02-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宋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对于宋朝的文化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言语间也透露出他对文化盛世宋朝的向往。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宋代时也曾感慨道:“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散文家余秋雨也曾坦言:“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名人眼中的宋朝盛世


阅读材料,自拟题目,结合宋朝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论证充分)
2023-11-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
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2023-10-21更新 | 57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唐宋变革说”的提出与发展

唐宋之际,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取士不问家世、家族谱牒寝废、社会风气不同于前代等现象,有学者就此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这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最早明确提出“唐宋变革说”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他在1910年发表的《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但是刁培俊在《“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一文中指出,“唐宋变革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研究范式。虽然有变化,但并非所有事物均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断裂式“变革”。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吃喝穿住等家庭日常生活,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的;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由荫补人官者(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本质的区别。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或在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受少数民族影响较多,礼崩乐坏。入宋后,经过儒士们的努力,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基本返回到中唐以前的传统之中,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经两宋不断增多的读书识字群体的传布而更加深入民心。

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提炼要明确,论述要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     
脱鞍哲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赵恒《劝学诗》

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统治者尊孔重儒,并立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的种种习俗相继渗入汉文化系统内。不少外来文化的因子也不断渗入,其中科技方面就有来自阿拉伯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因素。符合平民审美需要的世俗文化兴起,文化上雅俗并存的格局开始形成。精彩纷呈的说书、戏曲、杂剧和百戏,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理学,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进行了解释和论证,并渗透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往为世家所垄断的文化开始向社会下层渗透,出现了“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的现象。

——摘编自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代文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近代”色彩。它虽然在不断发展,同时又始终被牢牢地牵制着,并不足以引导社会的转向。面对商品经济和相关观念的发展,宋代统治者不是去创设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法律体制,而是从崇尚道德入手,用加强所谓的“修养”来代替已经失落的外在的经济政治的制约。政府各部门则主要依赖礼仪的程序进行协调沟通和节制,并通过强化礼教思想来约束人心的变动。“庶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始终以低于品官的位置,被局限在礼制等级结构中。这种深深根植于国家礼制和法律土壤上的官本位思想,不仅使平民文化的发展受到制约,也抑制了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思想的滋生。

——摘编自杨志刚《宋明文化与近代化关系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不足以引导社会转向”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019-01-30更新 | 4771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聊城某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