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导致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D.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2 . 顾炎武认为,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因此,君与臣“—也”。他还反对君主有“绝世之贵”,取“无事之食”。由此可知,顾炎武
A.用民本思想批评君主专制B.论述了君主治民的逻辑性
C.强调实行“众治”的优点D.分析了明清政局动荡的内因
3 . 王阳明说:“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据此判断王阳明
A.认为人性本善B.认为“天理”是指人心中的“善念”
C.主张“知行合一”D.否定程朱理学之“存天理、灭人欲
4 .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B.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C.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D.反映了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5 . 如今,“九渊书吧”在荆门遍地开花。某校学生在查阅陆九渊相关的文化典籍时发现这样一句话:“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表明陆九渊
A.批判周孔之道B.否定传统经学C.重申儒家义利观D.强调主体意识
2020-01-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7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民本思想。
B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二程”提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D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李贽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A.AB.BC.CD.D
8 .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9 . 王守仁的“良知”解释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由此可知王守仁(  )
A.批判虚假说教B.注重知行合一
C.提倡心性修养D.宣扬重义轻利
10 . 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祇十分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这表明民间信仰
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B.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
C.受宗族观念的影响较大D.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