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 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肥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 年国会通过的《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党派矛盾激化B.人治走向法治
C.政府腐败严重D.分权制衡完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指出,中国古代政权机构中虽一直有监察机构,但“中国从古以来,本有御史台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仆,没有中用的道理”。而近代西方民主立宪国家,虽有监察机构,但“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在政府机构中设立专管监督的机关,“这机关定要独立”,它“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

——摘编自经盛鸿《孙中山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09年,瑞典国会在当年制定的民主宪法中规定设立一名监察专员,督查文武百官。此后英、法、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实行了类似的监察专员制度。英国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可以终身任职,直至65岁退休。只有在本人要求辞职,或因行为不端、问题严重,受到议会上下两院弹劾的情况下,方可辞职或撤职……美国监察长办公室官员不管原来属于什么党派,必须脱离党派活动,不能参加竞选,不能帮人筹款。

——摘编自李景平《中外行政监察制度比较及其启示》

材料三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其中第5条从总体上规定了国家监察工作应当“权责对等,严格监督”,第八章进一步规定了被监察人员与监察机关及监察人员的相应责任,奠定了监察治理责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任颖《国家监察治理领域的责任制度设计研究》


(1)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于行政监察的主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完善的意义。
3 . 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年-1990年在任),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对文官“专业性”考核主要原因是(     
A.建立职业官僚体系的需要B.文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
C.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现实D.政府工作持续性稳定性差
4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  以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辞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当然是为的拔取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由此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让“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A.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B.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C.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D.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2022-10-11更新 | 1920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54年,英国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此种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冲击了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阻力重重D.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
2022-09-19更新 | 1047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700年英国《吏治澄清法》规定,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其他官员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又以枢密院的名义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试事宜。由此可见,英国官员选拔体现了(       
A.公开考试B.中立立场C.待遇优厚D.晋升为功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   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彻底摒弃了文官对于权势的依附关系,使得文官成为一种常任职业。西方各国都确立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同时近代文官以技术资格为根据进入文官系统。在贯彻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基础上,录用文官的条件只看其是否具备任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官系统中,官员的工作完全与管理资料的所有权分离,文官本身并不占有非人格化的生产资料和管理资料。

——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2-07-03更新 | 530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随着对中国选官方式优点的深入认识,1870年,英国公务员事务委员会决定:所有公务员均应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来录用,以确保英国公务员队伍的高水准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统一。此后,这种做法逐渐制度化,并在主要英联邦国家推广。这反映出(       
A.英国对中国传统制度的借鉴B.英国政治由专制走向民主
C.中国制度文化具普遍适用性D.中英民主化中的双向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方文官实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相分离的两官分途制度。政务官通过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随选举胜负而进退;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而择优任用,“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与内阁共进退。由此可知,西方文官制度有利于
A.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制衡B.增强政府工作稳定性
C.使政府各部门达成共识D.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