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单位:人)

男主人女主人孩手帮工学徒女仆
113422

——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二   19822005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1982199020002005
合计100100100100
1户人11.858.4612.1214.13
2户人12.4314.2723.5128.67
3户人20.6733.539.5837.57
4户人23.2224.114.3111.11
5人及5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
资料   来源: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据南京市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1)家庭具有生育、感情交往、生活等功能。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还比较少,到南宋数量就多起来了,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清江南市镇在1909年以前,都不是正式的行政建置,仍然是按乡村的规矩来编制地域(都、图、里、保)、且与四周乡村犬牙交错,也有农田与农民,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在我看来,明清江南市镇还是相当自由的,彼时政府管得很少。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无论是戴毡帽的乡民,还是穿长衫的“先生”,街上相逢一笑,或许他们还是经常往来走动的亲戚,乡民认镇上人为干亲的也常有。生活很平常,人与人的感情靠得很近,没有城市里的那种疏离感与紧张感。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

材料二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思想,一直是城镇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建设一种结合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受其思想影响,英国建设了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花园城市。现在的英国,很难再看见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人口向伦敦等大城市迅速聚集的“单向型城镇化”。相反,大城市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卫星城镇转移和流动成为了发展的主流。这一点,由于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特别是铁路网络而显得尤其成功。

——摘编自周逸《英国城镇化为何不大拆大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田园城市”思想对英国城镇化的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认识。
2022-07-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3%,而到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1861年,已有16个城市超过10万,1881年城市化率提高到7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城市率先异军突起,进而带动煤炭、冶金等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商品和原料的流动,需要畅通的运输渠道,大工厂制度需要仓库、码头储存原料与货物,因而一批交通枢纽城市应运而生。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日益壮大,他们要求通过议会改革以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同时,城市人口的集中也为开办学校或其他文化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城镇中先后出现成百所技工讲习所,传授数理化知识。过去田园式的生活被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取代,人们追求的是世俗的利益而不再是宗教的慰藉;过去贵族乡绅热衷于赌博、嬉闹,现在则喜欢听音乐、欣赏戏剧,旅游等。城市集中了众多的工业,拥有稠密的人口,使得生活环境很难得到保证,如没有下水道系统,垃圾、粪便、污水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成为细菌繁殖和蚊蝇滋生的场所,城市中霍乱、伤寒、痢疾、疟疾等疾病很容易蔓延。由于住宅建筑滞后,加上资本家为利欲所驱使,使得城市的住房问题非常严重,密集的人口使各种犯罪活动也随之大幅度上升。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3737723506.3
18404128126686.5
18933367726687.9
192044377470010.6
193646136526311.4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受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2-03-0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医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城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局限及其原因。
2022-07-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   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摘编自 2020年6月2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分析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支持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1800978505.1207.3304.3
18251100605.4258.2354.3
18501262806.34011.4404.4
187514201258.87517.2505.0
1900165022013.315026.1706.5
1925195040020.528539.91159.3
1950250172429.044952.527516.7
19704076156438.469866.667325.4
19755829268146.075368.681127.2
19977207387053.788074180138.4
201576582.3302449.3

——资料来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年3737723506.3
1840年4128126686.5
1893年3367726687.9
1920年44377470010.6
1936年46136526311.4
1949年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0年,只有不到2%的英国居民在城市里生活,到了1851年,50%的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和新商路的开通,特别是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都为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更是推动政府拉开了第二次大规模治理城市化负面问题的序幕。这一次英国主要利用法律法规推行“福利国家制度”,以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局限性给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不和谐。

——摘编自马先标燕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二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491957年,社会经济大幅度恢复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略高于世界平均速度。19581960年,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大跃进”阶段。不正常的激进式增长,结果是农村人口过度流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供应困难,决策层对城市化采取强制性刹车,出现了两次反城市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放开,国家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到1991年末,城市化率达到26.94%,同类城市数量增长为全球最快。但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无论在城市密度还是城市等级规模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

——摘编自连倩倩安乾《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特征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022-02-08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城镇人口城市化水
(百万)(百万)平(%)(百万)平(%)(百万)平(%)
1800978505.1207.3304.3
18251100605.4258.2354.3
18501262806.34011.4404.4
187514201258.87517.2505.0
1900165022013.315026.1706.5
1925195040020.528539.91159.3
1950250172429.044952.527516.7
197069866.667325.4
19754076156438.475368.681127.2
19975829268146.088074180138.4
20157207387053.776582.3302449.3

——资料来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城市化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仿真模拟卷(湖北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图中选取一条曲线,指出其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原因。
10 . 村落、集镇城市与居住环境
(1)根据提示,将相应内容填写在框内横线处。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西汉长安城复原平面图

①观察图片,你认为长安城的城市布局有何特点?
②你认为导致长安城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有哪些?

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

材料一 近代上海基础设施建成时间表

项目区域
租界华界
第一条马路18461897
第一盏路灯18651873
第一次供水18831902

材料二 上海有三个城市管理机构,三个司法体系,三个警察局,三个公共交通系统,三个水厂,还有三个发电厂。电压在法租界是115伏,而在公共租界是220伏。有轨电车的路轨宽度也不相同。

——石海山等著,朱荣法译《挪威人在上海150年》

材料三 外国人声称,中国人划租界给他们居住,是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不受欢迎。他们被丢在这块沼泽地,并且被告知说随他们在这里怎么过。外国人花了五十多年时间把这块沼泽变成了一座令人赞叹的城市。很清楚的是,他们被限定住在那里,也就是说那里是他们的聚居地,事实也正是这样。没有人管他们。这座令人赞叹的城市的建成,中国当局并未出过力。


(3)①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上海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
②为什么近代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呈现上述特点?
③你如何看待上述外国人的观点?
2022-06-1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5月线上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