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最早接触西方传媒的中国士人,多为小说家、学者、政治活动家和绅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中的一些人以强烈的“匡时济世”的入世情怀和“以文载道”的文人追求投身报业。在利用报刊进行民族救亡、政治变革的社会舆论动员,争取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合法性方面,这些社会政治文化精英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不论是维新派政治活动家,还是随后登场的革命派知识分子,无一不是将传媒力量与政治抱负紧密结合,以活跃的姿态现身近代报坛。

——摘编自但瑞华《“政论时代”的传媒与晚清社会思潮》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都面临民族复兴的主题和“抗战建国”的问题。与此对应,新闻传播涉及的家国情怀与社会重建、国家重建的舆论议题先后重叠。解放战争时期,“国家重建”的话题通过不同阵营的媒体和舆论,表达了国共双方对国家未来不一样的判断。中共的政治主张通过舆论宣传得到了广大人民以及众多民主人士的认可与支持;国民党政府倒行逆施的政治、军事行为及内部的经济腐败使其舆论宣传起不到引导作用。民间报刊在时局的转变下,也逐渐倒向中共。

——摘编自王天根《近代传媒与中国社会舆论动员(19121949)》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新闻传媒加强了对经济改革的宣传报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媒体对国企改革、浦东开发、三峡工程等及时加以宣传报道;对人民群众关心的股票、私家汽车、经商等也积极宣传报道,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充分调用现场直播手段将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在第一时间向观众播报,大大提高了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效果。新闻传播进入即时传播时代。

——摘编自蒋晓丽、李建华《中国新闻传媒30年巨变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闻传媒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闻传媒业从晚清到现代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新闻传媒业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2023-08-31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西欧的正统官方文学,它使文学沦为宗教的宣传品,大量的圣经故事、基督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圣者言行录、奇迹故事、梦幻故事以及宗教剧、旨在宣扬,普及基督教的教义与道德,使人敬畏上帝、禁欲苦行、寄托来世……较有文学特色、影响最大的是《灵花》,它由多人汇编、加工而成,是记述圣弗兰西斯及其修会宣传福音、领受圣恩的故事集,描写圣弗兰西斯忍辱苦行、救治病人,感化俗人和异教徒,甚至向禽兽讲道的故事,生动有致。

——摘编自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

材料二   中世纪人的文学,就是世俗文学。中古世俗文学虽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封建意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是它毕竟以写人为主,歌颂人的英雄主义,表彰人的坦白襟怀,反映人的理想愿望。世俗文学重视现实人生,宣传入世思想,与宗教文学的幻想彼岸世界,鼓吹出世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欧洲中古世俗文学虽不承上,但却启下,其表现有四:一是梦幻手法,影响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歌德的《浮士德》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二是象征手法打开了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的通道;三是骑士传奇为近代欧洲小说之母体,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奠定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之特色;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歌颂贤明君主,乃承袭世俗文学之衣钵。

——摘编自刘连青《中古欧洲文学面面观》

(1)西欧中世纪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中世纪文学的重要意义。
2024-04-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生态”包括自然环境(或田地理环境)与人造环境(或曰社会环境)两大部类。地理环境处于文化生态最基础的层次,它给人类的文化创造提体活动舞台与物质能量源泉。人类发展到任何阶段,都须臾不得脱离地理环境给予的思惠,并无可回避地受其制约。社会环境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制度环境的总和。具有自觉意志的人类的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实践,与地理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相结合,造成社会财富,奠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并且愈益深刻地给周国环境打上人在知性指导下的实践的印记,从而使生态环境在自然性之外,又加上人类性,构成文化生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2024-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前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11世纪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大学。

——摘编自张磊《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   1825年,著名诗人汤玛斯提出建立一所“伦敦大学”的设想,以与贵族、教会控制的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相抗衡。经多方努力,利用募来的15万英镑,伦敦大学于1826年正式开学,这揭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与传统大学相比,伦敦大学取消了神学系,代之以理学系和工学系,开设了大量有关近代自然学科和技术工科方面的课程。伦敦大学成为一所“没有上帝的学校”,它以相当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10的费用收取学费。在伦敦大学的影响下,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等相似大学相继成立。

——摘编自《英国新大学运动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新大学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印欧人的迁徙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主要以畜牧为生,为追求理想的放牧之地而迁徙。他们的迁徙路线大致可以分为向南、向西和向东三大分支,又从三大分支里面分出数个小的分支,向世界各地迁徙。

分支迁移概况
东南分支这部分南下高加索山脉的古印欧人,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迁徙到了伊朗高原,进而进入西亚区域。
向南分支这部分古印欧人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3000年,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公元前1595年前后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向西分支这部分主要来自东欧平原,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穿过多瑶河,翻越巴尔喀阡山,迁徙到了巴尔于半岛,逐步扩散到今天的西欧、北欧和北美。
向东分支这部分就是常说的雅利安人。公元前1500年,他们到了阿富汗高原以后,继续翻越兴都库什山和喜玛拉雅山,来到了南亚的古印度平原。其中的一小部分,继续翻越怕米尔高原,来到了中国的新疆和河套平原一带。还有一部分来到了伊朗高原。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徙”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概况
西汉蜀郡的商人们以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的牦(旄)牛夷邛、莋等部交换牦牛、莋马等物。茶作为蜀之特产应也在交换物之中,这一时期进行商贸交换的道路古称“牦(旄)牛道”,它可算是最早的“茶马古道”。
唐朝随着各地对茶叶的需求日盛,为加强管理,唐朝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贸易政策,如茶马互市、加收茶税、榷茶制度等,此种情形之下,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马帮将视线转向了茶马贸易,茶马古道初见形态。
宋朝内地茶叶经济繁荣发展,西部地区需求较大,西部盛产良驹适应国家需求,中央政府在促进经济和军事发展的基础上,对茶马贸易的重视度愈甚,正式建立起了茶马互市制度。
元朝中央政府改变了对茶马古道的运营、管理方式,开始设立马政制度、拓展茶马古道,并在沿线设立驿站。
明朝茶马互市兴盛,贸易形式更加多样,如政府贸易、朝贡贸易等。尽管中央政府实行“茶引”、“引岸”等制度禁止私人开展茶马交易,但汉藏民族间的贸易往来依旧频繁。
清朝茶马古道,交易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除过去的主要贸易产品茶叶与马匹外,还涵盖内地生产的丝绸、布料等生活用品,西部地区出产的虫草、藏红花等珍贵药材。

——摘编自杨洋,马进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茶马古道的价值探析》等

结合材料,以“茶马古道”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高二市区一类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024-03-19更新 | 66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人才的跨国流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其范围逐渐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科技人才的战争。其中,美国一马当先,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积极网络外国人才,到20世纪末,吸引外来人才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口生活于出生国之外,占全球人口的3%。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永久性改变住址的跨国移民中,多数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增长影响甚大。

——摘编自梁茂信《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

具有学士学位及其以上学历的移民占圭亚那移民中的76.9%、牙买加移民中的72.6%、几内亚比绍移民中的70.3%、海地移民中的68%、莫桑比克移民中的52.3%、尼日尔移民中的57%、印度移民中的54%、埃及移民中的53%、马来西亚移民中的53%、赞比亚移民中的51%、南非移民中的51%。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史新论》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认识。
2023-07-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前后,总督威廉·本廷克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深受“安立甘派”的影响。“安立甘派”认为印度文化是迷信粗野的,必须让英国文化取而代之。“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在其1835年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中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认为“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我们和被我们统治的亿万印度人之间造就一个中间阶层,这些人的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其品味、观念、道德和才智却是英国式的,再由他们用印度的语言将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摘编自莫传笈《英国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的帝国形象》

材料二   提拉克(1856-1920)曾接受英式教育,创办宣扬民族主义的报刊。他继承了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以来的历史神话,把雅利安的文明推远几个世纪,把英国统治以前的时代描写为一个神光朗照的、统一的黄金时代。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任何政治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达摩罗阁”亦即神法或宗教法则的统治,所谓爱国主义、民族自治等都是宗教达摩(即神圣的宗教职责)的应有之义。提拉克强调在殖民统治面前无所作为就是背弃自己的达摩,就是怯懦行为,这是神所不齿的。

——摘编自欧东明《浅论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确立》

指出马考莱与提拉克对待印度文化的不同态度,并予以阐释。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学学生学习采取单科结业的方式,每家经典学完后,由博士主持答辩,严格按照各经家法要求,讲求师承。……学生的毕业分配,根据博士弟子成绩即通经多少随才而用。太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又不限于考试,还可以通过荐举、征辟或参加选举而取得官职。实际上太学生通过考试、推荐获得官职的多为公卿官宦子弟,太学中的贫寒子弟学生,学业满后很多都是回到乡里从事教学工作。

——摘编自谢留枝 李运丽《我国古代洛阳太学的考核方式及毕业生去向》

材料二   1935年,《全国职业咨询处月刊》发表《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几项研究资料》,其中展示了对当时国内外专科以上毕业生435人求业愿望的调查结果,在1125个就业选择中,希望服务于政府机关(包括行政、司法、外交、匪区行政、边境行政等)的选择即达472个,约占到42%,教育界(包括学校、学术研究、图书、出洋考察等)也高达337个,约占30%,而希望服务商界的也达122个。

——程岩《发舒内力以应群需: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1912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大学相比,汉代太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因素。
2024-04-0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