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变革成功有重要影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首先,精英阶层的政治文化影响大众,那么政治变革会很容易发生。如果精英阶层倡导的政治文化能影响到大众,那么精英和大众的政治文化就具有一致性。政治制度的变革拥有了广泛的政治文化认同,就会较为顺畅。反之,变革很难成功。

其次,外来政治文化同传统文化的整合,会推动政治变革的成功。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往往呈现出多元并存状态。...如果传统和外来的政治文化能实现成功整合,政治制度变革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反之,整合失败,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很难成功。

再次,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政治文化,容易推动政治变革的发生。如果政治文化是在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那么政治文化的深层次转变就较为容易发生,政治制度变革成果也随之巩固下来。反之,政治文化的深层次演变很难实现,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因而很难成功。

——摘编自张迪《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变革的影响》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30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对新加坡三座博物馆的简介:

牛车水博物馆:该馆位于新加坡殖民政府规划的早期华人社群聚居之地。此地的中国移民主要是来自闽南、广府、潮州等地的劳工。该馆叙述了牛车水形成之脉络,复原了具有代表性的街区移民职业群体,如人力车夫、红头巾、妈姐等,介绍了“猪仔”、 鸦片、私会党、赌博、娼妓等社会恶习,同时也呈现了华人通过辛勤劳动所换来的新生活。

土生文化馆: 19世纪中叶以来,更多中国移民的到来以及在经济上崛起,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与商贸资源,逐渐形成了“土生华人社群”。土生文化馆呈现了土生华人的习俗,展示其所使用的精致、炫丽、华贵的器物,充分展现了一个家族的财富与势力。同时介绍土生华人在慈善事业、社会改革、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其族群与英国统治者的关系。华裔馆:该馆坐落于南洋理工大学,馆内常设“何谓华人图片展”,从“自我”“其他华人”“跨越华人”“世界公民”四个主题出发,探索“华人”在不同时代的定义,追寻属于华人的身份认同。

——摘编自关昕《移民、族群与国家一 新加坡华人主题博物馆的建构与想象》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三座博物馆的展品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2)假如三家博物馆开展合作举办联展,将各馆展品的精品共同展出,请你为该活动确定一个联展的名称,并为该活动提出两条宣传要点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维也纳会议上,欧洲五大国讨价还价,在“正统主义”与“补偿”的原则下,重新安排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拿破仑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拿破仑在占领区实施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拿破仑将《拿破仑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这不仅对欧洲封建秩序起到了瓦解作用,更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进而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拿破仑的政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殖民统治的相继垮台,传统式的纵向联系的统治方式迅速中断,于是拉丁美洲上层出现了“政治真空”,下层形成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竟谁主沉浮?明显地摆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各国的各阶级、各集团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与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独立已不可避免,便甩开葡萄牙议会,与巴西的大地产主、高级军官和天主教会等势力结成联盟,因势利导地宣布了独立,从而避免了出现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罗。

——摘编自陆国俊《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

材料三   土生印度精英推动了一系列印度教改革运动,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东方主义殖民者手中夺回,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热忱与活力。以萨拉斯沃蒂、蒂拉克、甘地等为代表的土生印度精英提出“司瓦拉吉”(意即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达摩”(意即使命),号召建立“印度人的印度”。

——摘编自陆洋《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法律移植与民族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年份,概括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政治局势。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战争对文化的影响”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8-29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5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13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印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秦汉,玺印盛行,汉印引领中国数千年来的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代,我国古代的印章技术达到了顶峰。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些名家开始撰写书籍使其篆刻方法流传于后人。在中国古代,印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印章是皇帝与臣下、官员之间传递公文的有效凭证。印章代表封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不同的身份所用的印玺样式、规格、钮状均不同,不能滥用、此外,印章还用来标识财物,作为辨别所收物品质量优良、数量多寡,还可用于祈福、祈祥,也可以作为每个人身份的识别卡。

——摘编自张亚杰《我国古代印章及其社会功用简述》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团逐渐兴起。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成立。此后,以印学、篆刻、金石为研究对象的印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13年,西冷印社对印社的宗旨、社员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活动经费、入社条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西泠印社"集合当时一流水平的印人群体,加以经常欢聚的研究探讨",甚至还以团体形式与国内外进行印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承担起全国乃至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职能。

——摘编自卢雨《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印章文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印章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综上,说明印章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为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

仔细阅读材料,就“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情况,自拟一个论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8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武力征服西班牙后,就非常重视当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写字”。与教育发达相伴随的是图书馆事业的繁荣。穆斯林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哈干姆二世时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最大,藏书达60多万册,包括算数、生物、医学、哲学、法学及伦理学等,仅其编目就达4册。除公共图书馆外,这里还有数目众多的私人藏书。这里的书籍装订业最为兴旺,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更加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照亮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黑暗世界。

——摘编自吴长春《阿拉伯文化传播到西欧的途径》

材料二

15世纪中叶,德国的学校、教堂和城市出现了大量图书馆。16世纪出现第一批宫廷图书馆,如慕尼黑宫廷图书馆(1558年)、德累斯顿宫廷图书馆(1556年)等。17、18世纪,几乎所有的德国诸侯都有私人馆藏。图书馆努力收集各门学科的文献,编制良好的目录,按专业分类排放,形成了著录、期刊、咨询等服务工作,以便尽可能为更多人提供利用。此时的德国图书馆初步完成了由古代图书馆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向着健康、文明、富强方向发展。

——摘编自秦殿启等《中德图书馆的发展比较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西班牙的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的西班牙相比,15—18世纪德国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晋·常球《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以茶纳贡与周武王。

史料二   《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史料三   茶马古道遗迹


   

材料二   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

自16世纪起,经由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

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

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

现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上了茶树,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茶叶生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茶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