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2 道试题
1 . 根据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颁布的法规,从1526年起,非洲奴隶能够通过向主人支付钱款的方式获得自由。他们通过和印第安女人或者和西班牙男主人生育子女的方式也能确保后代获得自由。上述规定(     
A.传播了启蒙思想的原则B.推动了种植园经济的兴起
C.便利了美洲族群的融合D.抑制了当地原住民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每一次对外抵抗的失数,都刺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逐步觉醒,如林则徐等是鸦片战争后的第一批觉醒者,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觉醒者。但正如有些学者说的那样,“他们的周边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具体表现为知识分子中的改良派主张向日本学习,走君主立宪的道路,这些人就构成了具有社会意义的群体。另外,还有部分有识之士提出了“实业教国”“教育救国”的主张,把投身近代企业和创办新式教育当作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途径,而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主要体现了一种反侵略的本能,感情的色彩居多,而理性的思考不足。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反对日本强占东三省的宣言,号召工农兵劳苦群众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第二天,全国各地的报纸都揭露了日军入侵东北的罪行;北平各大学学生立即组织了抗日教国会,发表抗日主张;上海市商会、反日会、各行业分会分别发出通电,要求共御外敌,以救危亡;一些爱国军人也纷纷请缨抗日,通电全国,要求集合全国实力,一致对外。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向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各军队发出了团结起朱、一致抗日、共同救国的号召。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广大人民除极少数卖国贼外,都被发动起来了觉醒后的中国民众团结一致,形成了一股可以淹没一切侵略者的巨大力量,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和洋务派为代表的觉醒者“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的原因,并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3-04-0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3届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小说《人间王国》问世,作者运用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描写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法国统治下的海地,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等现象。据此可知,该作品(     
A.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B.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
C.真实再现了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D.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珍惜
2023-04-06更新 | 878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以深厚博大的内涵为根基,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统合力,它能够包容和统合众多的部族、民族于同一个文化共同体之中,并且能够在中华民族面临挑战的时候,成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内在源泉,为民族国家立下千万世不拔之基,从而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主心骨和精神标志。文化根本联系着天下兴亡,文化特性影响着民族的特质。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深厚性、原创性、包容性、充沛性和丰美性五个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五千年辉煌文明,在民族全面崛起的今天,为培养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大国气象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杨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摘编自《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话移的特点

材料二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材料三   曾有5000万移民像潮水般涌向世界各地的欧洲,如今却因生育率低下、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而不得不每年输入大量劳工。

现在,全球每年人口增长8300万,其中8200万是在发展中国家出生:每年大约有230万移民到达西方国家,占西方国家人口增长的三分之二。

——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材料四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飞机制造业中迅速的技术革新使得航空运输业空前繁荣。这些进步使得飞机能以低得多的成本抵达遥远的目的地,因此人口和商品的跨境流动也发生了变化。有了空中运输、长途和实时电信,全球化使得跨国群体兴旺起来。

——国际移民组织、联合国移民署《世界移民报告2018》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移民持续增长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荼为易马用”。“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荼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荼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 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 75万贯。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材料二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2023-04-05更新 | 374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北宋首倡“茶德”,赋茶以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这深刻体现了茶道与人道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饮茶、品茶融入到儒家思想中去,赋茶以教化功能。同时,人们注重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这些都是以敬茶之礼,扬天人之德,彰心灵之美。

——摘编自陈永昊《论宋代茶文化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的一股“中国热”。这股“中国热”从思想领域延伸为对中国的器物和品饮文化的追求。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群众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三   1998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走向21世纪中华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标志着中国茶文化交流走出了国门。2019年在中国等主要产茶国的倡导和推动下,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宋时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茶全球传播的价值论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茶文化的基本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在英国传播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茶文化全球传播的原因。
8 . 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与美国相关的人口迁徙信息表,据此可知(     
时间迁徙事件名称出发地目的地涉及人口涉及人群
15—19世纪奴隶贸易非洲西部美洲约1亿黑色人种
1630—1640年清教徒移民欧洲(以英国为主)北美殖民地约8万白色人种
18—19世纪西进运动美国东部美国西部约700万世界各地移民
A.美国是当今族群融合度最高的地区
B.不同地区的移民自发到达美洲大陆
C.人口的不断增长推动美国领土扩张
D.美国文化多元与人口迁徙密不可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至19世纪末,作为临近拉丁美洲工农结合的香蕉种植园和南美洲现代采矿区的地区,机械化在很多热带地区都非常普遍,这些技术深远地改变了巴拿马和拉美民众的生活方式。就政治层面而言,1821年,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巴拿马人已经开始参与共和制下的政治选举,其公民还享受不同肤色的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这完全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一种挑战。


作为殖民者,美国人将殖民、破坏和侵占美化成“西方文明论”的救赎。在他们的历史叙述中,巴拿马始终生活在一个天然、原始、蒙昧的时代。这一成见又催生了运河区人口外迁政策,将破碎、失败与背井离乡的绝望留给了巴拿马,就政治而言,美国人认为巴拿马内战的原因是气候和种族,而非因为19世纪美洲大多数国家嫁接美国的政治制度,比如中央集权、联邦制度、奴隶制、教会、国家关系等问题上的普遍的政治分歧。这也揭示了为何巴拿马无法赶上现代化的列车,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摘编自(哥伦比亚)玛丽萨·拉索《被抹去的历史——巴拿马运河无人诉说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巴拿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不能将巴拿马引向现代化的原因。
2023-04-04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近代以来部分学者对于“儒”的来源考证。
章太炎“儒”在古文字中本来是写作“需”的,而“需”则是求雨的巫觋
胡适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职业
傅剑平“需”是“术士所操之术的动作行为”,或是殷代巫士治礼时所戴的“礼冠”
阎步克与乐师即早期掌管教育和仪式的“乐官”有关
这些考证(     
A.表明“儒”之来源复杂不可考B.体现了学者基于史料的历史解释
C.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公认的结论D.说明学者的立场取决于史料选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