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宋史》记载的60位外戚中,任禁军管理机构三衙长官或地区性统兵官的占41.7%;43位宦臣中,担任军职的占90%,领兵打仗的占41.8%。但后来一些历史论著在研究宋代“祖宗之法”时,却揭示出防止外戚、宗室、宦官等干政取得了突出成效。据此判断(       
A.祖宗之法不为正史采信B.宋朝变革的风气浓厚
C.两类叙述必有一方失据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 . 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
2023-05-27更新 | 286次组卷 | 38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明代万历年间,南直句容知县陈干王到任之后,发现有“各上司数十年未了卷宗,其中有势不能完者,有吏书留为骗人者”。时人对此不无感叹,“夫以文吏之守而裁以迂儒之见,天下受其弊多矣”。据此可知,明代(     
A.内阁职权下移妨碍行政事务B.政治体制僵化导致权力失衡
C.州县政务滞怠影响行政效率D.中央集权削弱制约社会治理
2023-05-24更新 | 539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4 . 忽必烈设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被任命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总揽云南军政事务。但是在设云南行省前,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仍被赐予金符,受命管理大理各部,在云南内仍有较高的影响力。这(     
A.体现了“蕃汉分治”治理理念B.强化了中央对云南的控制力
C.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元朝的统治D.反映了元朝对于治边的重视
5 . 《元史·百官志》记载,户部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而宣徽院掌管诸王宗戚、蒙古万户的粮食和差发;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但大宗正府掌管诸王驸马的刑事词讼;兵部和枢密院分掌屯田和兵甲征调,但无法介入诸王驸马私属军队的管领,由此可见当时(     
A.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B.因俗而治分配合理
C.官制设置有职能重叠D.汉化程度不断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秦统一后,历代中央行政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有同学就此整理了“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演变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书省④军机处
B.①三省六部制②三公九卿制③军机处④中书省
C.①三公九卿制②军机处③中书省④三省六部制
D.①三省六部制②中书省③军机处④三公九卿制
7 . 某学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其讲究“名分”的社会。所谓“名分”,实质上就是一种合法性,“名不正则言不顺”。君主(国家元首)不希望宰相(政府首脑)拥有客观化、制度化的地位和权力,这一企图在唐代已有端倪,而到明代被彻底实现。该学者借此强调(     
A.儒学提供了专制的思想武器
B.内阁制借鉴了三省制的经验
C.明代皇权达到封建社会顶峰
D.官僚政治的合法性来自皇权
2023-04-09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北宋时期,不少官员秉持着“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的思想,以至于出现了“(君主)亲贤礼下,大臣有赐坐之仪、造膝之请。谏官有入阁议事,对仗读弹文之典”的“君臣共治”的局面。这反映出北宋(     
A.官僚政治开始走向成熟B.士大夫政治具有较大影响力
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D.崇文抑武政策导致君权式微
2023-04-05更新 | 285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在部置部刺史,加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   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

——摘编王景《清末东三省道设置与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体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简析晚清政府在东三省设置“道”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时,今河北省为河北道。山西省为河东道……后来区划又较详,而宋代的分路,大略沿之。元代疆域最广,始创行省之制……明清两代的区划略和现代相近。不过明代陕、甘、苏、皖、湘、鄂都不分,所以清代所谓十八省者,在明代只有十五。清代将中国本部分成十八省。新疆和关东三省,则系末年始改省制的。其时共得行省二十二。其西康、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则到民国才改为省制的……自秦以后……直至近世和欧人接触以前,内部的治化,虽时有变迁;对外的形势,并时有涨缩;然而大体上,总是保守其闭关独立之旧约。

——摘编自吕思勉《极简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围绕“治化变迁”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