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度创新汇总(部分)。表格信息反映了(     
朝代制度特点
西汉中外朝制尚书、常侍等组成中枢权力的“决策班子”
隋唐三省六部制、设置政事堂中枢机构分工合作;宰相集体负责,相互牵制
宋初设枢密院管军政、整编禁军统兵权和指挥权分离
明清内阁制、军机处决策权高度集中,执行效率高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不断加强B.中枢决策机构逐渐完备化
C.行政效率不断提升的趋势D.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
2 . 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这本质上反映了(     
A.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行政中枢机构运转成熟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3 . 唐贞观三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执笔”,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A.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强化趋势B.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
C.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折射出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
4 .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2023-10-06更新 | 749次组卷 | 7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太宗时期,凡军国大事,皆由中书舍人各抒己见,并且署名“五花判事”。制敕草成后,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复奏以后,然后施行。“由是鲜有败事”。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有利于国家大事的正确决策B.大大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C.分割和限制了尚书省的职能D.有效限制了君主专制权力
6 . “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2023-09-14更新 | 555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代皇帝的诏敕文书,在“诰”“誓”“命”等基础上增加了“谕旨”。清代初期,细化为“谕”和“旨”,雍正时又独创了“寄信谕旨”,该谕旨大多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旨意撰拟,由皇帝修改,不走正常程序发出,且极为机密迅速。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皇帝独尊地位最终确立
B.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挑战
C.皇帝对国家机器驾驭能力得到提高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矛盾激化
8 . 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       
A.限制了皇权高度集中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D.加强了六部的行政权力
2023-09-08更新 | 397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附属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充分吸取了秦汉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2023-08-30更新 | 204次组卷 | 4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2023-08-29更新 | 1083次组卷 | 2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