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4 道试题
1 . 唐玄宗时,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直接听命于皇帝,参与起草国家政令文书;至唐肃宗时,翰林学士们与“中书门下”共掌中书。皇帝调整中枢权力机构的目的是(     
A.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加强对朝政的控制
C.增加官员晋升途径D.剥夺中书门下职权
2 . 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A.形成了制约机制B.杜绝了吏治腐败
C.实现了权力集中关系D.避免了裙带
2023-10-26更新 | 120次组卷 | 4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两汉时期,涉及朝廷往例时,常有“汉家制度”、“汉家故事”一类的提法;李唐时期,进而有“祖宗之制”、“祖宗之法”的说法。赵宋则更有“祖宗家法”一说。这种既称“家法”,又特意冠以“祖宗”二字,说明(     
A.宗法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西汉与东汉实行相同的制度
C.唐宋在政治制度上不断创新D.统治集团借此维系封建秩序
5 . 下表是学者对西周至清朝末天子、国君和皇帝谥号的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时间(公元)所统计帝王、国君总数美谥平谥恶谥
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
前841-前221年23416570.63916.63012.8
前209—1911年32429089.325892.7
(注:谥号是对帝王、大臣、贵族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呼)
A.监察制度有所完善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君主权威得到加强D.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

出处史料
《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
《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
《朱子语类》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
2023-10-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年间,仅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发生决口事件达89次之多,受灾范围涉及今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为此,北宋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工作,曾屡次号召朝野人士进行讨论研究,群臣和皇帝本人都曾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治理建议和方案并付诸实践,如“诏河北转运司计塞河之备”;就地取材,利用各种薪柴竹石为骨架,然后加上黄土进行填塞混合做成河堤以提高河堤的稳固性;“藉林木固护堤岸,广行种植,以壮地势”;使用带有机械力量的地龙爪和浚川杷;利用完备的考课和奖惩机制,迫使官员认真对待治河问题等。

——摘编自戴庞海、陈峰《北宋政府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导致山东、直隶、河南三省相继受灾。堵筑决口所需甚巨,“多者千余万,少亦数百万”,清政府治河经费有限,加之部分官员贪污腐败,故“着直隶、河南、山东各督抚饬令地方官吏疏浚积潦,剀切晓谕绅民等量力捐资”。此举拉开了晚清新河道由地方治理之序幕……地方官绅积极治河,自行筹措治水经费等。

——摘编自贾国静、王凤青《选择的无奈: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黄河治理地方化的原因。
2023-10-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示意图属于哪一个时期的中央官制(     
   
A.双武帝时期B.明太祖时期C.唐太宗时期D.康熙帝时期
2023-10-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延续了秦代御史监郡的制度,但是后来发生了监郡与被监者同流合污,互相包庇的现象。于是,汉文帝又开创了一项新的中央巡视制度——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他负责考察地方的政情民意,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

——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东汉建立之初,为迅速消灭割据,加强地方军政协训统一,以应战时需要,光武帝往往拜心腹重将为州牧(刺史),或委任原割据务力头目为州牧,以笼其心,祚其力。因战时经济政治的需要,光武帝还扩大了州牧对地产政务的参与权,并且自光武帝时,州牧在政务上也领导了郡守。不过,刘秀今州牧统兵、领郡县乃为迅速平定各地军阀割据混战之需要,其后,“遂罢州牧,复反刺史”,然光武及继承者在剥夺州牧军权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其行政权力,乃至后来又不得不在一部分乱州重新委任刺史领兵作战。这一时期,刺史、州牧只为反复,但无论是州牧,还是刺史,其主要职能乃是地方官之治州抚民。东汉末年的州心,利史“内亲民政,外领兵马”,势大权重,跨州连郡,割据混战。

——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期刺史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刺史制度的变化。
2023-10-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高祖时期,“(诸侯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与中央官的设置类似。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以后,规定王国丞相改为相,省去御史大夫、廷尉等官。汉成帝又令相治民如太守,中尉如郡都尉。这一变化(     
A.减轻了中央财政压力B.实现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
C.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D.推动了地方行政体制逐步完善
2023-10-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