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8 道试题
1 . 北宋时期,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21人。这种现象(     
A.源于“重文轻武”的国策B.使相权一分为多加强皇权
C.分化事权削弱宰相的权力D.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屋大维创立的罗马帝国,虽然是帝国,但继承了共和国形式和部分实际,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和军事保民官仍旧存在,皇帝在决策时需执政官协助和接受元老院的监督,部分皇帝甚至本身就来自于执政官和元老。帝国中后期最高决策者如奥古斯都和凯撒(罗马帝国皇帝和副皇帝)大多由元老院或者是近卫军选举或者推举产生,这和东方专制主义王朝的宗法世袭制是完全不同的。

——摘自杨共乐《罗马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皇帝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023-11-02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设三十六郡 (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据罗志田等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意义。
2023-10-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耕器具、水利工程、交通货运、医药卫生等成为中国古代举国体制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国家一方面通过控制盐、铁、丝、棉等战略资源以及专卖权和铸币权,来避免私人资本、豪强的垄断。另一方面,通过严密的政府体系来动员广大人力、物力,实施赈灾、救济,兴建运河等大型水利工程和军事要塞等重大防御工事。古代举国体制还重视“乡钟之治”,以弥补皇权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缺憾。

——据吴飞等《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材料二   

国制科技举国体制简况
美国二战期间,总统直接领导“最高政策小组”,动员政府部门、各类企业、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攻关,实施“曼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通过项目经理制在全国遵选科技人才,以研发合同动员市场资源集成创新,实施了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大科学”攻关。
苏联二战期间,斯大林在国家国防委员会下设科技委员会,建立众多的研究所、实验室和科学城,形成了“管理—科研—生产”的联合体。二战结束后,制定了优先发展原子能、航天等战略,打造了“政—军—工—科—教”一体化的国家科技体制。
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整合全国科研机构,构建起以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为主干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体系,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等文件,成立了中央专委,专门负责“两弹一艇一星”的研发。

——张宇等《科技创新中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举国体制的特点,并简析这一体制长期延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苏联和中国三国科技中西体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我国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5 . 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A.形成了制约机制B.杜绝了吏治腐败
C.实现了权力集中关系D.避免了裙带
2023-10-26更新 | 120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在渐渐地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魏晋南北朝
高层政区郡、王国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府、州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一级政区,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多有变动。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级政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往往特别大,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力量,甚至是造成推翻中央王朝的主要力量,故中央王朝总是想出种种办法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开始都只是监察派出机构,中央并不想将其作为一级政区。但在发生叛乱时,为了发挥地方镇压叛乱的积极性,它们往往又变成行政区。同时地方一级政区兵强马壮时又往往滋生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不满足于虚设的头衔,进而与中央抗衡。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一级政区不断变动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实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两汉时期,涉及朝廷往例时,常有“汉家制度”、“汉家故事”一类的提法;李唐时期,进而有“祖宗之制”、“祖宗之法”的说法。赵宋则更有“祖宗家法”一说。这种既称“家法”,又特意冠以“祖宗”二字,说明(     
A.宗法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西汉与东汉实行相同的制度
C.唐宋在政治制度上不断创新D.统治集团借此维系封建秩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送至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3)依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改造政治制度各提出了什么主张,两人的主张有何相同点?
2023-10-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到明太祖废丞相、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皇帝权力衰落B.厂卫制度完善C.地方权力巩固D.君主专制加强
2023-10-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