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隋唐时期,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下发。政事堂的设立(     
A.提高了工作效率B.有效制约了皇权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取消了三省分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君臣朝参制度,亦称“朝会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议事制度之一。《周礼·秋官·朝士》记录了天子的“三朝”之制,即进行朝参的地点有三个,但对“三朝”的具体位置、朝参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朝参的官员范围等均无详细说明。汉初,汉高祖一度将秦代繁缛的朝参“仪法”全部废除,出现了“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现象。不久,高祖开始按儒生制定的“仪法”接受百官朝贺。《汉书·宣帝纪》记载:“(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朝贺礼仪和“五日一听事”之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补充。根据唐代文献资料可知,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并不断发展变化。

——摘编自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

材料二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参加会议的三个等级分别是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市民代表),这标志着法国历史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三级会议开始只是等级代表会议,不是立法机关,它的职能是听取国王的决定;三级会议也不是常设机构,是应国王要求召开的,由国王决定开会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和选举方式。国王吸收三个等级的人士加入到国家决策里来,使国王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三级会议在某些时刻也起到了限制王权的作用,比如太子查理在135711月到13582月就被迫同意以下条件:定期召开三级会议并听取治国意见;会议每年召开2-3次;征税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三级会议有权任命国王的顾问;等等。

——摘编自吕俊《三级会议与法国封建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和中世纪后期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共同影响,并指出二者的内在差异。
3 .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     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
(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9-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内阁“自始至终都不曾是明王朝中枢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特设的草拟诏敕的场所”。这说明明代内阁(     
A.阁臣权力有限B.仅拥有草拟权C.是皇权附属物D.深受宰相控制
2023-09-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清会典》称军机处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兼任不再加品级和俸禄。《枢垣记略》记载:“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这说明清朝军机处(     
A.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B.革除了明朝政治的弊病
C.服务于专制皇权强化的需要D.政治职能存在着单一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A.充分吸取了秦汉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2023-08-30更新 | 204次组卷 | 48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2023-08-29更新 | 1083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清政府自雍正时起,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意在(     
A.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B.加强中央对地方治理
C.强化政府的赋税征收D.便利政府的户籍管理
9 . 中国古代关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周振鹤在《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交错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地理因素决定了行政区划B.行政区划调整日益简单化
C.中央集权日趋加强的趋势D.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反复性
10 . 隋文帝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当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     
A.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B.门下省的权力最大
C.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D.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