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来,学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涵盖了诸多层面。第一、先秦的内外服制、分封制、礼制、世卿制以及郡县乡里制、军功爵制、官僚制等。第二、在此前偏重上层统治结构、皇帝官僚制度、律令制度等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第三、古代官吏选任、考课、监察等制度的演变历程。

学者认为,汉唐政治制度研究领域中一些经典著作的出现为“政务运行”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汉唐时期,随着官僚制和皇权体制的建立与巩固,国家权力的运作具有了一整套可依赖的行政运作的规章与流程,皇帝制敕的起草颁布、三省的运作、部司与寺监及州县之间的政务关系等都支持着汉唐社会的发展繁荣。

——摘编自卜宪群《不断深化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史索《2020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在古代政治“政务运行”方面的贡献。
2 . 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       
A.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B.民族征服的特殊背景
C.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D.地方割据势力较强大
3 . 唐前期宰相出使是指武德元年至天宝十四载期间,宰相离开京城,前往地方处理一些具体事务的现象。唐前期宰相出使次数众多,约为72 次。观察下表,可以推知唐朝前期试图(     
唐代前期宰相出使表
帝王 姓名宰相职位出使时间   出使任务或职务
高祖裴寂 右仆射、知政事 武德二年二月壬寅巡京城以西诸县
高祖裴寂 左仆射 七年八月 使于突厥
太宗侯君集 兵部尚书、参议朝政贞观九年十二月 将兵援吐谷浑
高宗刘仁轨 右相 总章元年 辽东道安抚大使
玄宗宋璟 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开元五年正月 祭帝舜祠
A.维护边境和平稳定B.消除地方安全隐患C.加强皇权D.削弱相权
2023-12-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书省的职权比隋代中书省的职权更为明确。中书省作为中央政策、文书的制定机构,负责以皇帝名义草拟、制定官方文书。门下省在唐代成为中央最为重要的文书审核机构,主要负责对诏敕进行审核,纠正朝政得失,同时审阅各地与各部门汇报上来的上行文书,并提供批复的意见,再交给皇帝作出最终决定。尚书省是中央最高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六部作为具体政策执行部门,隶属于尚书省。尚书省和中书省、门下省一样,其最高长官有权参与朝廷中最高级别的军国大事,在职能上主要是下发中央最高政令,并监督各地实施各项中央政策。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

材料二   明朝初期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总领政务,以左右相国为丞相。丞相统辖六部,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相权较大。随着皇权与君权矛盾的加剧,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六部事务均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政,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鲍麒方《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说明其运作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反映的实质。
2023-12-04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东汉初年,军国大事、典要机密等实权转归尚书台,三公不仅不得预闻选举诛贫,甚至弹劾近臣都会遭到尚书的质问;刘秀称帝后,“位三公者,皆不复有茅土之封”。这反映出,东汉初年(     
A.封建官僚体系完备B.中枢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决策机构臃肿D.君主专制权威强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新唐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中央行政机构三省的职责?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2023-1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阁臣政治素养提升B.文官集团约束皇权
C.内阁辅政趋向合法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8 . 汉武帝以近臣和侍从为主建构尚书组织,赋予他们更多的参政权,从原来的收发文书上升为“并掌诏 奏”;成帝时尚书组织形成独立的官署,称为尚书台,并于西汉末年取代丞相府,成为新的皇帝最高办公机构和诏敕发出地。汉代尚书权力的演变说明(     
A.机构调整服务于皇权需要B.中枢决策权力弱化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D.行政流程趋于规范
9 . 离开了夏商周国家政权的支持,华夏族是难以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汉朝,华夏族主体是难以向汉族转变的;而没有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隋唐的繁盛和统一就失去了重要的基础。据材料可知(     
A.国家与民族发展具有相互依赖性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一脉相承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10 . “从宋代开始,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的上风。从地方行政规划的设置和地方官员的管理体系中,可直接窥见其端倪。”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论断的是(       
A.州一级设通判制约知州B.设置刺史巡视监察全国
C.设参知政事分宰相之权D.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