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根据图1、2、3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中枢权力体制发生的变化。
(2)图1至图4,中枢权力体制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合图5,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综合上述图示,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2023-12-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镇宁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分别指出材料一图示的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管理政策实施的意义。
2023-1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各图示相对应的朝代及制度名称,并写出图3三省的职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一二,总结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
2023-11-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二中云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宋代二府三司制
   
思考: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思考宋代二府三司制有哪些特点?
2023-07-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5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023-07-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读史礼记》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大国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图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据材料如图二所示,概括出1787年宪法的立法原则。根据材料如图一所示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民主政治中“权力制衡”的具体表现。
7 . 纪同学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时列出图示内容,最合理的主题是(     

A.宰相制度的复杂机制B.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C.选官制度的日益完善D.行政中枢的演变过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图示,根据材料并结合从秦朝到元朝的史实,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下面图示反映了清朝权力中心的变化。这种变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中央集权逐渐走向顶峰B.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
C.清王朝议政范围逐渐扩大D.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更迭
2022-03-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建构里,形成了一个权力金字塔,皇帝居于金字塔之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带有两个旁支系统:皇室贵族和宦官。而古代中国官僚机构的统一性和流动性,依靠的则是一整套选拔制度。皇帝不时地调节各方平衡,稳定固有的结构。有时皇帝的调节作用失衡,使某一方的实力过大,给这个稳定结构注入破坏因素,皇帝仍是金字塔的顶峰。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理由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