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汉高祖时“非功不侯,非侯不相”。武帝时,公孙弘出身布衣,年四十“乃学《春秋》杂说”,后武帝复征贤良文学,地方推荐,弘固辞不得乃应征,对策甚合武帝意,被置第一,从此一帆风顺,为相六年,年八十终于相位。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贤良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②布衣为相客观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③公孙弘为相表明“中朝”形成   ④治《春秋》者拜相体现儒学地位提升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 .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2022-09-07更新 | 725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局一高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3 . 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2021-12-02更新 | 607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约束B.都将选官范固定为世家子弟
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孝廉作为选官标准
2021-11-05更新 | 348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料记载:琅邪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
C.东晋高门士族把持政权D.中央集权的加强
7 . 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2020-11-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与世卿世禄制相比,察举制在设立之初,确实起到了举荐有用之才的作用;在察举制沦为门阀工具之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最初亦是为了矫正察举之失。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皆走向其设立初衷的反面,原因是它们
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固定为世家子弟
C.都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9 . 秦汉时期,官员行使权力时所用的印章是盖在泥上的,从而形成封泥。通过留下的封泥可以得知当时具体有哪些职官,哪些地名。到现在为止,秦的这种封泥数量在两万枚以上,而汉四百年历史积累的封泥也就—万多枚。此现象
A.与王朝治国方略密切相关B.与中枢权力体系的调整相关
C.与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相关D.与王朝统治的盛衰密切相关
10 . 秦汉时期,郡守每年秋冬要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和郡各对其下属机构进行考核;与考核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可弹劾有罪赃的郡守、县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官员的选拔方式和流程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备
B.考核和监察制度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C.科举制度加强了被选拔官吏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
2020-09-22更新 | 496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