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策问”是指皇帝亲自出题考问,用以选拔官员的行为。乾隆在策问中提出:对边事绸缪于先的长治久安之道;令贡士论述历代兵制是否有可供采纳、以资今日者;如何控制商人出洋贸易等等。这说明策问(     
A.源于清朝统治危机的不断加深B.是引导士子们关注实学的主要途径
C.主要以边事时务策为核心展开D.为士人评议朝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2024-02-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规定,出巡官员进入巡察地域“入境三日内,将御史出巡禁约及皇帝有关敕谕誉黄刊刻,每一司道发十张,每一府州县各发十张,遍示城乡绅士人民。如不刊刻、不遍示,经都察院举劾,即以违旨论处。”清政府此举旨在(       
A.限制官员活动范围B.了解地方民情
C.扩大监察官员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
2024-01-30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清朝,朝廷规定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巡抚以上地方官的子弟不能考选科道官。这反映了(     

A.恩荫制度被彻底废除B.科举制度更公平公正
C.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D.大大削弱了高官权力
4 . 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这一“动态机制”(     
A.保证了监查部门的独立性B.有利于防止监察机构腐败
C.完善了民意的舆论监督D.破除了官官相护的陋习
2024-0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自布政司至府州县官,若非朝廷号令,私下巧立名目,害民取财,准许百姓连名赴京告发。”把民众监督作为获取监察信息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明初(     
A.有效杜绝政治腐败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政府重视吏治建设D.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6 . 明朝统治者将六科设置成独属于皇帝的一级监察机构,不仅在地位上与都察院平级,而且两方互不统属,不隶属于任何国家政府机构。六科给事中直接奏闻皇帝,不受其他系统的干扰。这表明明代的给事中(       
A.演变成为特务机构B.扩大了地方司法权限
C.具有独立的监察权D.提高了官僚队伍素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