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高宗总章(668683年)以后,进士录取名额有所扩大。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常以自己的名义下令举行制科考试。制科考试对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对于没有出身资格的一般士子,这是立获美官,至少是取得出身资格的一条便捷途径。

唐太宗时宰相中只有许敬宗一人为隋秀才,房玄龄、侯君集等二人为隋进士,其余二十六人皆不从科举出身。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以及在高宗末年即已为相的裴炎、郭正一、魏玄同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明政府于京师举行科考会试,试后取录了宋综等52人,均为南方士人,而北方士人则无一人取中。放榜之后,舆论大哗,招致北方士人举子强烈不满。之后,明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这一事件“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宣德二年(1427年),杨士奇向明宣宗建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明代完整意义上的南北中“分地而取”的分卷制度正式形成。

——摘编自王凯旋《明代分卷制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科举选官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的主要影响。
2024-05-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八)历史试题
2 . 明代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纯平民家庭”者,占了统计总数的4334%,出身于上三代没有担任过“实职官”家庭的进士占了统计总数的5865%。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世家大族势力受到限制B.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加强
C.文官政治得到朝廷推崇D.官员选拔与考核相结合
2024-05-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Ⅷ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朝吏部司官的铨选实行分省配额制,除两广共1员、大省间通融互补2员外,其余省各1员。嘉靖年间,吏部文选郎中高简引荐浙江人茅坤入吏部,挤占北直隶员缺,引发北直隶官员强烈不满,最终高简因破坏“省必一人”原则,被劾“引用私人、布植党与”,受杖充军。明朝吏部司官的铨选(       
A.埋下了官员结党营私的隐患B.推动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D.削弱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
2024-05-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一)历史试题
4 . 明代录取进士虽仅为24586人,但未考中进士的“举人”开始成为仅次于进士的终身功名,并具备了连续参加会试和选官的资格,总数达8万多人。乡试的应试和落第者——监生和生员也成为终身功名。明代的做法(     
A.完善了科举选拔官员的程序B.提高了科举制的社会影响力
C.提升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D.践行了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
2024-05-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的主题突出反映了(     

A.艺术作品带有时代印记B.科举文化影响世俗生活
C.商品经济推动社会发展D.清代文人追求意境情趣
2024-03-17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至宋代发生极大的变化。虽然宋初的科举考试仍分为解试、省试两级,但是973年宋太祖正式创立殿试制度,使科举取士变为三级考试。992年,宋太宗诏曰:“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同时,封弥制度(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住)由殿试推广到省试和解试。据统计,宋代平均每年科举取士名额为唐代的4倍左右。与唐代及第之后,只是取得做官资格不同,宋代及第出身者未经铨试,“皆先赐绿袍、靴、笏”,即皆释褐授官,且授官优渥,升迁迅速。鉴于“诗赋浮靡,不根道德,施于有政,无所用之”,王安石变法期间,把之前的诗赋取士改为经术取士,以造就和选拔“通经致用”的人才。

——摘编自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上)》

材料二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肩负着传播宗教的使命来到中国。在传教的过程中,耶稣会士曾德昭同利玛窦一样,把科举考试中的秀才、举人、进士比作学士、硕士和博士。他们认为科举制度是将名与利二者集于一身的制度,认为科举是这个国家的头等大事,中举也是人们全力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在著作中对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均有详细描述,并明确记载了考试所用书籍的名称及内容。传教士安文思在中国生活多年,以至于他能够在其著作中增加更多的细节,如官员品级、早期私人教育、官员入途及买官等内容,并对该制度的腐败和黑暗面也给予了深刻披露。

——摘编自杨洁《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传教士对于科举制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古之选举专论行,今之进士专论文,似相背驰,然古以行举者,未必便保其终如兹,科目虽以文进,而进士一科,尤为世所崇重,士登其目者,未免自顾科名,爱惜行检,不敢为非,是励行崇化之道,实默寓其间,与古之辟举,盖异辙而同途也。

——摘编自(明)陈于陛《意见·科目》

(1)根据材料一、与汉武帝时期比,指出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明朝科举制度的特点,请简要评价文中观点。
2024-01-2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清朝对官吏考核每三年一次,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这一做法(     
A.旨在提升官员执政能力和忠诚度
B.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
C.保证了国家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D.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随着利益集团的发展,美国国会、文官与利益集团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这就是著名的“铁三角”的出现。“铁三角”不仅代表美国政治势力组合的新变化,而且已处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心脏位置”。在“铁三角”中,文官又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惊呼“在美国,与其说是政党政治,不如说是官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活动场所”。

材料二: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绵延千年,中间递有改革,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摘编自石庆环《英英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政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钱穆的观点并评析。
2024-0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的一种贡献,它正式确立于秦汉时代。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迅速走向成熟,其中的科举制度在之后的社会变迁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发动机的作用。皇权是塑造文官制度最重要的外在力量,文官制度因皇权的需要而生,而与皇权的兴衰起伏密切相关。儒家思想是文官士大夫群体的意识形态支柱,更塑造了文官制度的诸多内容。文官制度贯彻了传统政治的理念与宗旨,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这或许是文官制度最大的精神意义。文官制度中包含着追求效率、清廉、民本等原则,文官士大夫在实践中乘承的中庸、谦让、勤勉等人生态度,沉淀为中国历史的宝贵遗产。

——摘编自张程《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   从19世纪20—30年代开始,伴随着政党政治的兴盛,产生了“政党分赃”现象。“政党分赃”虽有利于美国早期民主政治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政府缺少连续与稳定、行政低效和政治腐败等后果。美国内战以后,随着政府腐败案的频频爆出,政府内外要求改革吏制的呼声更是此起彼伏。此时公众对由有技能的公仆来担任政府官员的强烈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吏制整顿,并最终促使国会在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创设了常任文官制度。美国文官制度的核心是“功绩制”,体现在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三个原则上。其中竞争考试原则提高了官员素质和工作效率;职务常任原则保证了政府的连续与稳定和高效与廉洁;政治中立原则撼动了政府腐败的根基。此外,在这次改革中,联邦政府新设立了超脱于政党之上的文官委员会。因此,文官制度的创设是“美国联邦政府管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文官制度发展对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等论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西方文官制度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启示。
2024-01-14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河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