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明代湖北等地区考课式书院较为普遍,“旬有课,月有试,季有考”,地方“一时文风丕振,士气伸而士习弥端”,如提学葛寅亮到安陆府选拔人才,“所拔前茅皆书院中士,相视而笑,各负慕鉴之不爽”。这说明当时(     
A.地方教育服务于封建统治B.理学的社会影响力空前增强
C.学术文化权力中心的下移D.官吏监察与基层教化相结合
2 . 官缺制度作为清代选任制度中的组织原则与实现形式,是满族统治者为保证以本民族为主的旗人的出仕权益,笼络汉人为其统治服务而创设的特有制度,体现了行政权力在不同民族属性官员间的分配和调置。据此可知,该制度(       
A.体现了社会的包容开放B.顺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
C.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养D.消除了民族交流的障碍
2024-03-1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观察到明代政治的情形,曾写道:“所有的官吏都从最低的职位开始他们的事业,然后按照才能和品行的等第,依法按荣誉体制而迁升。未能达到某一项标准等级,就意味着或是撤职,或是降职。”这说明,明代的官员考核(     
A.将考核与监察结合B.意在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重视激发人事活力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随着利益集团的发展,美国国会、文官与利益集团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这就是著名的“铁三角”的出现。“铁三角”不仅代表美国政治势力组合的新变化,而且已处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心脏位置”。在“铁三角”中,文官又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惊呼“在美国,与其说是政党政治,不如说是官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活动场所”。

——摘编自石庆环《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绵延千年,中间递有改革,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政治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钱穆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保结,是指考生报考科举时须有他人对其某方面状况予以书面担保的一种制度。中晚唐已经出现。下表为不同时期保结的相关要求。据此表可知科举制度(     
唐开成三年“如有缺孝弟之行……并不在就试之限。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人纠举,其同举人并三年不得赴举”
宋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不孝、不……之徒”
明洪熙元年“应试之士,所司取诸生所属里邻结状,平日乡党称其孝弟、朋友服其信义……方许入试”
清顺治九年“童生入学……先期晓谕报名,取邻里甘结,身家无刑丧、替冒各项违碍方准收试”
A.促进阶级流动B.彰显公平公正
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孝道意识
2023-11-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明洪武三十年,所录士子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其有弊,对主考官进行处决;明仁宗时正式推行南北卷制度,后又调整为南北中卷制度,录取比例分别为55%、35%、10%;清康熙年间,南北卷制度又被分省定额取中制度所取代。这一系列调整旨在(     
A.实现科举录取的公平B.扩充优秀人才入仕途径
C.维护王朝的统治秩序D.提升落后地区文化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