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如表是学者依据《清代朱卷集成》,结合方志、家谱、日记、回忆录等资料,而整理的清中后期江南贡生及以上科名获得者的社会成分。据此可知,清中后期(     
科名及人数直系三代出高级科名或相应官职直乐三代仅出低级科名直系三代未出科名但生活于城市直乐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市镇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农村来自城市/
市镇/农村
城市
进士402297(74%)89(22%)8(2%)11324(83. 5%)
市镇50(12. 9%)
农村14(3. 6%)
(14人不详)
华人578346(60%)200(35%)10(1. 7%)10(1. 7%)601%)城市35966.5%)
市镇141(25. 7%)
农村48(8. 8%)
(30人不详)
贡生1433958(67%)240(17%)53(4%)17(1%)3城市1 042(74. 6%)
市镇290(20. 8%)
农村64(4.6%) (37人不详)
A.统治基础扩大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官员素质提升D.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2024-05-03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2 . 明代湖北等地区考课式书院较为普遍,“旬有课,月有试,季有考”,地方“一时文风丕振,士气伸而士习弥端”,如提学葛寅亮到安陆府选拔人才,“所拔前茅皆书院中士,相视而笑,各负慕鉴之不爽”。这说明当时(     
A.地方教育服务于封建统治B.理学的社会影响力空前增强
C.学术文化权力中心的下移D.官吏监察与基层教化相结合
3 . 观察下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反映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的情状②考试内容是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③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的省城举行④贡士经过殿试通过者为“状元”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3-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代官员许天锡曾上奏,言“外官三年考察,又有抚、按监临,科道纠劾,其法已无可加。惟两京堂上官例不考核,而五品以下虽有十年考察之条,居官限九载,或年劳转迁,或服除改补,不能及期。今请以六年为期,通行考察,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后被皇帝采纳并施行。许天锡此举(     
①有利于京察制度的完善   ②体现中央监察机制的成熟
③推动官员考核系统调整   ④导致官僚机构的相互制衡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4-02-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代政治管理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表所列信息,按出现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乡里制度、上计制、尚书台
州县二级制、大索貌阅、政事堂
夏小正、小行人、“铸刑书”
六科、提都四夷馆、户帖制度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024-02-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秦汉时期,沿战国之制实行上计制度,作为考核行政系统官员的具体办法。郡县每年年终将管内的户口、钱谷、盗贼之数上报于上级官府。根据考核结果,对官员予以升、降、赏、罚。下列制度中,与上计制职能相似的有(     
①征辟制②京察③科举制④大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宋代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宋代300余年间,共开贡举118榜,所取正奏名、特奏名共约11万人,开武举77榜,所取约2500余人,制举取士仅40人,词科取士1092人,童子科取士约300余人,平均每年取士约360人。这一数字不但远胜唐、五代,元、明、清三朝也不能及,可谓空前绝后。宋代庞大的官僚系统,特别是高级文官,主要通过进士科选拔。据统计,北宋共有宰相71人,进士出身65人。

——摘编自金滢坤《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二   (元)中书省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五《学令·科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科举考试是宋代选拔官员最重要途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科举制实施的特点和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度制度的初设制度实施中的流变
察举制(公元前165年),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

——《汉书·文帝纪》

(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书·武帝纪》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抱朴子·审举》

九品
中正制
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杜佑《通典·选举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科举制大业元年(605年),(诏)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实务……即当随其器能,擢(选拔)以不次。

——《隋书·炀帝纪》

(八股文是)无用之空言,雕虫之小技……费考官无限之精神,靡国家无限之供给。

——雍正七年李元直奏折

有学者认为,任何制度“只看其形式规定是不够的,一种制度总是在投注于具体实施之中,在与具体的政治文化背景结合之后,它的全部意义、作用与倾向性才能真正得以形成与显现。”

参考上述材料,请就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以“选官制度的初设与实施中的流变”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2-08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9 . 严密的考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整肃吏治的重要措施。《明史选举志》:“令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阘茸(资质愚钝)者免为民。”材料反映的是(     
A.“上计制”防止地方官员造假B.考满重视以考核结果决定对官员奖惩
C.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D.以京察和大计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2023-11-16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10 . 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中国古代监察体系中的监察官员往往“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同代学者赵翼对此也评论说:“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两位学者的评述表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体系完整,垂直管理B.以卑察尊,以轻制重
C.动态监察,独立弹劾D.重上轻下,强干弱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