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88次组卷 | 112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姓族制度建立以后,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民族界限模糊了,身份认同从族别成了门第。鲜卑的豪门与汉人的望族共同组成统治阶级,下层则混为一谈……与此同时,洛阳也再度成为华夏文化的中心。拓跋宏迁都三十多年后,一位名叫陈庆之的南梁将邻这样描述他亲赴洛阳的切身感受:我原本以为两京沦陷之后,长江以北便都变成了戎狄之乡。这次到洛才知道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根本不是我们江东可比的。拓跋宏成功了。他其实已是中华皇帝,虽然也只有半壁江山。但他开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由胡混血的北方来统一中国,从而创建新的中华文明。这就是鲜卑人的历史功绩。

——易中天《中华史》


(1)根据材料,指出“士庶之别就取代了胡汉分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结果。
2021-06-04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仔细阅读下图漫画《墨索里尼坐在破皮鞋上等着最坏的结果》,根据图中信息理解漫画所表达的历史蕴意。结合所学,该漫画所表达情境说明
A.墨索里尼期待德国救援B.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北非战场形势发生转折D.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德”“仁”“义”一类字眼,而多的是“吉凶”“祸福”“利害”等概念。商鞅反对以“礼义”治国,以“霸道”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崭新的宗法秩序。

——据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革的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的改革策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