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1944年12月,法国同苏联签订的《法苏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两国继续协作抵抗德国,直至最后胜利。而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最初不承认法国为共同管理德国的四强之一。1945—1946年,法国就已经意识到苏联的威胁将超过德国。1949年,法国成为“北约”创始国。这反映出(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际关系
B.法国外交取决大国意志
C.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国际关系取向
D.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2024-04-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1条明确,该协定的任何规定不得被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国根据《联合国宪章》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而采取的行动。之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明确要求依照《联合国宪章》的相关规定予以登记。这表明《联合国宪章》(     
A.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B.明确了和平解决争端机制
C.构筑了国际经贸的基础D.有效预防了经济危机蔓延
2024-04-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并与中国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百余年时间里,英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殖民体系之内。

——摘编自张俊义《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国家治理的英国视角》

1.结合所学,简述英国“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殖民体系之内”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一战”是现代意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开始构建的时间节点,中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二战”时期及战后,中国夯实了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

—— 摘编自侯中军《近代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关系及理论思考》

2.结合材料二,概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相关史实。

材料三

时间大事记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年(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
2001年(2)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22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大决议
3.补充表格中的大事记。结合三则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方式有何变化?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
2024-04-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变化的格局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随着又一代年轻人被战火吞噬,欧洲各国的基本国力几乎也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殆尽,从而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造成了它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经济模式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分为二,形成了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思想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这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革命性变化,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也是对旧欧洲的又一个致命打击。

因此,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世界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了”的背景。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形成了两种类型的文化帝国主义。第一种是官方性质的,旨在殖民帝国时代增加和维持帝国的权威。20世纪后半期,随着非殖民化浪潮兴起,第二种类型的非官方文化帝国主义也应运而生。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和通讯行业的发达,发挥了塑造人之价值观、情趣态度的作用,如无所不在的广告宣传。

面对这样的侵袭,尼加拉瓜人提供了一个取代弥漫第三世界的文化帝国主义的做法。去年(1979年)的一次文化活动浪潮,尼加拉瓜人用艺术的方式在绘画、舞蹈、歌唱、写作和工艺创造中表达自己。“人们正爆发出一股干劲和热情,”一位民歌手说。政府也在努力拯救尼加拉瓜的文化传统,尼加拉瓜文化部长卡德纳尔说:“文化必须交到人民手中,他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消费者。”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非官方文化帝国主义”产生的原因及第三世界的应对之道。
2024-04-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货币体系变迁烛照世界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奥匈帝国和俄国流通的不是银币而是不可兑换的纸币以来,实行银本位制的德国再与东欧这些国家开展贸易就吃亏了。实行金本位制要求掌握新的铸币技术,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英国成为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德国贸易的大部分资金是从伦敦市场以先令计算进行融资的,因此也就等于一定数额的黄金。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可以免去信用顾虑,原先的货币制度可以视为前统治者的事物加以废除。普法战争中战败国法国支付战争赔款给德国,德国利用这笔赔款换回黄金并铸造成硬币。1871年,德国实施金本位制。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

材料二   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给美国以极其沉重的打击。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了恢复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1944年7月在美国的提议下召开了联合国家货币与金融会议,与会的44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机制是:规定“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因此而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黄金美元本位”制度。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资金的配额决定各国投票权的大小。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等

材料三   作为一个永久性的、拥有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中国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威来影响世界面对的重要挑战。中国发展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经济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还强。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中国在解决全球变暖、艾滋病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对世界的贡献是非常宝贵的。中国已经崛起并融入了全球资本体系,这使其能够在经济、战略和外交的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而推动世界走向多元化。美国和中国应该协作解决有关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比如贸易、货币政策、能源和对外援助,等等。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62个大事件塑造700年世界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德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因素。金本位制的建立促进了德国的崛起,结合所学,说明崛起的德国在20世纪初给世界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二战后期世界货币体系重建的时代背景,并综合评价这一体系。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本世纪以来中国“融入了全球资本体系”的两例史实。
2024-04-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一国的地位和影响,而且,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还是解构和整合国际关系,推动世界格局变迁的基本力量。在以前的国际关系史上,国际关系的演变一般都是通过战争手段来实现,如维也纳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雅尔塔体系就分别是一战和二战促进的。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格局转变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从科技催化经济、再以经济和军事对社会支撑作用的位移,经政治的途径而和平完成的。

——摘编自蔡长华《论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上述材料蕴含对“国际关系”的分析,从中提取一个恰当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943年12月,中关英三国在联合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宣告“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这是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缘起。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世界各国人民强烈要求公开审判日本战犯,就连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也举行了集会,公布战犯名单,要求惩处。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严惩战争罪犯》,代表了亿万受侵略的中国人民的心声和要求。最终,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于1946年4月下令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地址定于东京。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审判,1948年11月12日,法庭进行了最后一次开庭。在28名甲级战犯中,7人被判绞刑,16人无期徒刑、2人有期徒刑。乙级、丙级战犯共5416人,其中937人被处以死刑。之后,美国出于自己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战犯责任的追究,如1948年释放19名重要战犯,1950年又释放了所有日本国内在押战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京审判应达到的效果。

——摘编自苏智良《远东审判六十周年祭》

(1)据材料,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的影响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作出评价。
2024-04-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非殖民化政策的产生并非是要推动世界范围内实现非殖民化,而是要通过非殖民化政策的宣传,增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决意识,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产生分离,进而实现美国在殖民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殖民化”首次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各种场合宣传非殖民化政策,但是由于国际社会的政治中心仍然在欧洲,威尔逊非殖民化政策并没有得到英法等欧洲宗主国的认可,美国依然被排除在国际政治中心之外。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国际联盟并未做出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实现非殖民化的具体规划。二战是美国推行非殖民化的契机,战争困境要求欧洲宗主国承认美国非殖民化外交政策。美国实践非殖民化政策实践的具体表现是废除殖民主义经济体系,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废除殖民主义政治体系,以国际托管形式处理战后非殖民化。

——摘编自张世超《美国二战前后非殖民化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提出“非殖民化”的根本目的,并概括美国一战期间推行非殖民化政策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及战后美国推行非殖民化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44年春节前后,上海沦陷区的爱国志士设计了一款烟标,如下图所示。该烟标的设计理念(       
A.蕴含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的信念B.折射出上海广告事业的蓬勃发展
C.彰显出上海民众对埃及的向往D.反映出中国企业已占领埃及市场
2024-04-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县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17世纪40年代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的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2)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二战后签订的国际法事例;并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2024-03-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