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C.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起主导作用
D.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是贯彻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2018-02-06更新 | 122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这样做有助于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B.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3 . 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
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4 . 1952,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6 . 下表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部分表述。由此,可以推断出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难时期教育宗旨》拥护国家领土主权之完整,并尽力实施切合国难时期需要之教育,即着重于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教育方针。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B.“双百”方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C.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时代的需求
D.人才培养标准以西方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
7 . 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
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
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
2018-01-25更新 | 241次组卷 | 1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调研测文综历史试题
8 .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教师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为原则,全国高校数量由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53年后的183所。这一调整的目的是
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B.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C.确保了合理的人才结构
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2018-01-24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
A.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B.老解放区教育制度和苏联教育制度
C.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苏联教育制度
D.新解放区教育制度和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2018-01-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检测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注重发展教育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时比任何其他地方的教育都较为开放和自由;……可是后来由于过分强调形式主义和严格的考试评分制度,而使这种教育体系变得死板和僵化了”。19世纪下半叶,“西学东渐”之风日盛,1898年清政府迫于各种社会压力,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高度集中这样一种特点,对于新兴的社会主义教育来说,在那种历史条件下有它的合理性。从建国初直到“文革”前夕,新中国教育有了相当快的发展,为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一个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材料三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不断地向深层推进,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1995年5月,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根据材料一回答,“考试评分制度”指什么?“变得死板和僵化”是在什么时间?“第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是在哪次运动中?

(2)结合材料二回答,建国初期我国教育借鉴哪一国家的经验?“文革”期间的教育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018-01-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