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据统计,仅1953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余学校的工人也达到300多万,一些大型的工矿业还办起了职工夜大。当时上到国家级出版社,下到县乡扫盲学校,各地出版了很多种不同文化水平的“识字课本”。有面对工人的,也有面对农民的,还有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在运动中,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扫盲学校的教师每天从报纸上和《时事手册》上找些有关国家大事的文章念给学员听,农校还请农林局的人来讲农业技术课。各地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协助政府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如组织乡村抗旱大队、参加修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等。

——摘编自吴敏先、方海兴《论建国初期的工农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的意义。
2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工人的扫盲和业余教育,下表是部分识字课本中选取的工人模范代表。

课本

课文题目

模范人物

成长故事

《识字课本》

《创造新纪录》

赵国有

创造新纪录的生产英雄,被提拔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担任生产部副部长。

《职工识字课本》

《孟泰仓库》

孟泰

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工人课本》

《赵占魁的故事》

赵占魁

10岁当雇工,曾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新中国建立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为全解放区的模范。

《工人识字课本》

《给奖大会》

17个妇女特等模范人物从名字都没有、被欺凌、被压迫的妇女成为特等模范人物。
这反映出(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B.劳动者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C.国家重视建构工人主人翁形象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2024-05-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2024·湖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6月,文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开展传统戏剧的挖掘、整理和改编工作,扩大戏曲上演剧目,“对戏曲剧目,不能片面地和机械地要求直接的‘教育作用’和‘配合作用’”。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内容(     
A.可以体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反映了对“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
C.贯彻落实新民主主义的文艺路线D.促进了新中国文艺工作的全面繁荣
2024-05-22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9 中国现代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4 . 如表为1950年至1979年《人民日报》广告报道常用词及词频,据如表可知,该时期的广告报道(     
词语词频词语词频
美国4848日本1135
中国1989生活1119
广告1655革命1094
苏联1649工人1078
报纸1628社会主义1946
生产1156资本主义1026
A.凸显政治认同的构建B.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C.强化商业利益的追求D.形成了健全的市场机制
2024-05-16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江西·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深刻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写入教育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体育事业(     
A.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中心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C.在顶层规划中逐渐走向完善D.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2024-05-1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9 中国现代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初期的江苏扫盲运动

冬学最早是陕甘宁边区农民在冬季农闲时节开展的一种“文化翻身运动”。从1949年到1951年.江苏农村掀起了村村办冬学、人人上冬学的高潮。1949年冬季开展的以政治教 育为主的冬学运动,此后,冬学教育以识字教育为主。祁建华原为解放军西南某军区的文化教员,速成识字法是他在部队干部和战士学文化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识字法。为了加快推进 农村扫盲工作,1952年,南京和苏南、苏北地区都在冬学班内推广“速成识字法”,江苏省委 机关报《新华日报》就于1952年6月刊登一首歌曲《学文化》,用以宣传速成识字法。1955 年,江苏省教育厅和团省委指出.“全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已经到来……我们必须用革 命精神开展一个群众性的扫盲运动。”1956年,江苏各地成立扫除文盲协会、作为专门的扫 盲机构,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工作。“一人百字”运动是这一阶段江苏扫盲运动达到高潮的重 要表现。何谓“一人百字”运动?就是动员大中小学师生利用寒假和暑假参与扫盲运动,号 召一个学生负责教会一个亲邻认识100个字,鼓励教师参加扫盲业务辅导工作。大中小学师生的加入,壮大了扫盲队伍,加速了扫盲运动的进展。

——摘编自包竞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农村扫盲运动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以“识字·塑造农村新社会”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4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灶神贴于家家户户灶壁正中。腊月二十三张贴,以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决定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改造灶神就是其中之一。

图1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发行的历头灶神

说明:旧灶神中,正中间为灶婆、灶公正面胸像,灶公神像作为主神略宽于灶婆,两人官袍加身,神光护顶,肃穆祥和,注视观者,充盈整个龛内空间,位置显要。梁柱之侧剩余的两个狭窄空间,是灶壁后的厨房内室,各有一妇人半侧身,于案头忙活炊事。地面居中摆着一座聚宝盆,左右两侧分别站着持荷仙童和端宝盒仙童,童子两侧是财神。上方正中绘一座云端宫殿,左右三道神光。两旁各有一童子挥舞双臂,骑马飞奔,甚为欢快。表格左右各有一条神龙飞升。整幅画充满神秘宗教气息。


图2建国初发行的《民主家庭》

新历头灶神

说明:新灶神《民主家庭》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有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生产模范”“劳动英雄”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题有“民主家庭”四字,左右梁柱上题有“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两个童子肩扛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持斧拄锄,寒暄正浓。


——摘编自张春霞《从<民主家庭>看新中国初期凤翔年画图像之变》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革发生的原因。
2024-05-14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浙江·二模
8 .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这一时期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②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④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2024-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9 中国现代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山东淄博·二模
9 . 1956年7月,《人民日报》进行了改版,与读者互动加强。报纸上不仅有通讯员文章,还刊登好多群众来信,内容反映社会各个方面,贴近人民生活。这一做法(     
A.贯彻落实了双百方针B.服务于国民经济调整需要
C.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D.推动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2024-05-14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9 中国现代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调整的目的是(     
A.突出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B.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贯彻“科教兴国”战略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024-05-07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2 热点押题专练50题-【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