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1 .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实施
D.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普及
2 .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这次院系调整(  )
A.为适应建国初的工业化需求B.为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建立了科学的高校专业体系D.推动了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3 . 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但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提出办简体字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
A.落实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
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加快普及文化教育,减少文盲
D.清除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束缚
4 .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科学受到了抑制,许多理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我国调整大专院校在五六十年代走过曲折道路
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5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文中的“转变了方针”在当时具体是指
A.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B.重新确定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C.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6 .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2018-01-10更新 | 640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49年后,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取代了西方教育理论,成为中国新的经典。在当时,对苏联专家提出疑问或持不同意见者被视为落后者甚至反动者,国内的大学也按照苏联的大学模式重新进行了院系调整,理工科比例迅速上升。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教育
A.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
B.存在教条主义的倾向
C.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奠定基础
D.背离了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初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和转变。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中学课程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受、改革了原国民政府、教会、私立学校和文教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推广使用简化汉字,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1978年以后逐步下放教育管理权,大力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据金铁宽、吴式颖主编《中外教育大事年表》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
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中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38.1%,年均扫盲人数为604.3万人。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B.进行“教育革命”的结果
C.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的影响
D.义务教育法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