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主要是指
A.日本对台湾发动甲午战争
B.俄法德进行三国干涉还辽活动
C.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占台湾
2018-0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最早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B.西汉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C.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讲究借物抒情和追求神韵意趣。
D.清朝《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佳作。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司马迁评价汉武帝“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偏观嬴政,几欲齐衡”。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并指出其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三位历史学家对汉武帝评价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情景合一C.诗画合一D.知行合一
2017-12-04更新 | 1618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与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1的主张导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如何评价该事件?

(2)按照材料2的主张,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文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01-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寅,字伯虎,明中叶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唐寅曾遭科考案牵连,痛感社会黑暗。为了排遣胸中烦闷,他远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领略湖山之胜。唐寅的绘画,初学“院派”画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后师法宋元以来诸名家,以诗画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气。唐寅的诗歌,初学唐人,“多凄怨之词”,“不计工拙,兴寄烂漫”,风采斐然,消极自放,却饱含着辛酸的人生感受。他还出入秦楼楚馆,放浪形骸,以尽量享受短暂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羁,“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晚年,唐寅还归心佛教,从色空观与人生梦幻说中寻求寄托。唐寅的一生,怀才不遇,但却以诗画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为画家“吴门派”的四杰,视为重振和发展文人画的大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寅诗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寅诗画风格形成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丘蓬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写于哪件事发生后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2018-02-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枣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陈天华(1875-1905)《警世钟》开头说: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万忍送人!万丈风潮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于同胞俯耳听。”该诗主要反映了
A.两次鸦片战争
B.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C.北洋军阀统治
D.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9 . 有诗云:“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婿死无端女亦亡,鸩酒在尊绳在梁。女儿贪生奈逼迫,断肠幽怨填胸臆。族人欢笑女儿死,请旌籍以传姓氏。三丈华表朝树门,夜闻新鬼求返魂。”这首诗猛烈抨击了
A.纲常礼教对女性的残害B.宗法血缘关系的桎梏
C.士族门阀森严等级制度D.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耕田歌》曰:“深耕概(稠密)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锄)而去之。”这是西汉初城阳王刘章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隐喻诗,暗申诛除诸吕之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
B.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
C.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
D.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形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