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诗中的“天翻地覆”是指解放军
A.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B.把国民党军队主力消灭殆尽
C.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D.推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世贞,明朝一代名臣。他少年有才名,史籍称“生有异禀,书过耳,终身不忘”,“年十五,咏宝刀诗,师为之避席”。……隆庆元年(1567年),王世贞被起用为大名副使。大名风俗,逢婚丧之事,姻族相聚吃喝,“多者匝月不止”。置办一次,“而中人之亏去半矣”。王世贞到任,订婚丧礼,力求简约,“其俗至今守之”。大名府下属州、县十一个,真定府三十多个,但“以军兴论供输,则大名与真定等”,极不平等。经过王世贞力争,“乃不果增”。……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在任期间,他“为纠劾贪纵,咨访将才,刷军政,清屯田,郧遂隐然为重镇”。此时张居正当国,王世贞对张居正改革是支持的,“江陵相业,吾始终不谓其非”。但张居正的骄横跋扈,他又极为反感,“臣道太盛,坤维不宁”。张居正的妻弟辱江陵令,王世贞“论奏不少货”……万历十八年(1590年),王世贞辞官回乡。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世贞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世贞的为官品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杜甫诗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4 . 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这反映了
A.封建王朝税赋沉重
B.当时禁止农民逃亡
C.小农经济地位重要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18-07-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枣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5 .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2018-09-21更新 | 464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2018-10-16更新 | 108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2018-10-20更新 | 98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周考(2.12)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1世纪初,王充在《论衡》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两部作品都
A.主张秉持实诚的作风
B.反对儒家思想神学化趋势
C.因切中时弊而被重视
D.表达了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