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0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相较于丘吉尔和罗斯福毫无顾忌地使他们国家的人民增加种种负担,德国政府在战争期间却没有要求向本国人民增加过多负担,并且在劳动力的全国总动员上始终拖拖拉拉。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旨在(     
A.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战争进行B.弘扬制度优势,打赢舆论战争
C.减少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D.保障劳工权益,缓和社会矛盾
2 . 20世纪20年代初,在甘地的努力下,印度国大党相继在中央和各邦设置了常设机构,并努力将分部向广大农村推广。改革后的国大党不仅鼓励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加入,还积极吸收工农群众。国大党的这些举措(     
A.开创了印度民族独立斗争新形式B.为政治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C.意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D.利于促进印度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克思在论说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意义时,既不用玫瑰色描绘剥削者的面目,也不耽于从事道义上的指责批判,而是科学指出代替封建社会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也只是换了一副新的阶级压迫和斗争形式。这表明(       
A.马克思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B.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C.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不可避免
4 . 1946~1949年,世界银行对于法国、卢森堡、丹麦等国的贷款,其批准率超50%;对于智利、墨西哥、巴西等国的贷款,其批准率约有20%;至于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的贷款,则被其全部拒绝。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银行主要服务于发达国家B.意识形态差异影响国际经济活动
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开始显现D.经济领域已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在丰富理论基础上被提出的,而是作为应急性政策被迫实施。其执行之初便被认为是一种“退却”。该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使得贫雇农与富农的阶层分化日益严重。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指出绝对不能指望农民可以自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速度发展较慢是 1927年粮食收购危机重要诱因,其出路“在于农业方面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在暂时的国际和平随时可能转为危机的压力下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中,苏联为寻求原始积累的来源以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最终以苏联模式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牛舒婷《苏俄新经济政策结束原因再思考》

材料二   苏联模式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与 1922年相比,194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10倍,工业产值增长23倍,农业产值为原来的2.1倍,铁路运输货运周转量增长22倍,固定资产增长23倍,基建投资增长25倍,工人和职工数量增长4.4倍。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并使苏联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至20世纪70年代,当世界科技在飞速发展时,苏联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却受到压制,并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停滞。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编自列·伊·阿巴尔金《苏联经济的命运、矛盾及其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新经济政策被取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的经济特点并对苏联模式予以简要评价。
6 . 1919年,列宁在讲话中指出:“科学和技术为富人、为有产者所享有;资本主义把文化只给予少数人。而我们必须用这个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用在温室中培养出来的人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讲话(     
A.体现了列宁主义的灵活务实性B.旨在强调资本主义仍具有生命力
C.凸显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艰巨性D.意在减少新经济政策的思想阻力
7 . 13世纪的意大利,进入城市执政圈已不再基于财富、地位或资历,而多依赖于市民选举;权势人物和家族的影响被秘密投票、连任次数等限制。城市最高权力机关“市政会”的代表也多由行会推举,故也叫“行会厅”。这些现象出现(     
A.孕育了近代政治文明的要素B.折射出王权力量的日益衰落
C.反映了封建特权阶级的终结D.迎合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8 . 20世纪70年代,苏联逐渐增加对西欧重工业机器设备的进口数量。以1975年为例,与全球进口数量相比,从西欧进口的汽车生产设备占比达69%,矿产设备占40%,化工设备占44%,各种钢管占60%,黑色金属占48%,卡车占46%。此举(     
A.说明苏联和西欧意识形态冲突消失B.适应了苏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C.反映出欧盟对苏联出口管控的放松D.带有一定的国际政治斗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加大了对埃及的控制,促使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埃及民族主义者看到了一个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机遇,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独立与自决权。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A.北非国家民族独立进程加快B.埃及人民民族意识迅速觉醒
C.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终结D.殖民地民族解放的环境改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以后,曾提出要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赤卫队”式的进攻,同时在土地问题上,顺应农民群众要求,颁布《土地法令》,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为国家所有。这些措施(     
A.实现了政权平稳过渡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D.彰显了社会主义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