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7 道试题
1 . 唐代使职数量众多,一般是指代表中央朝廷衔命出使四方而从事专门事务的官员。《唐国史补》记载: “开元以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大抵生于置兵,盛于兴利,普于衔命,于是为使则重,为官则轻”。使职在唐朝的变化折射出(     
A.政府的行政执行效率受到制约B.官僚体系的制衡机制强化
C.中枢机构权力逐渐向内廷转移D.中央对地方控制能力削弱
2024-03-1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中,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当时蜀汉的军事防线的北线以汉中为中心,南线时称“南中”(今云南、贵州大部和广西北部一带)。在刘备占领汉中前,曹操已把大部分编户齐民迁走,谋臣曾劝谏刘备说:“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蜀汉既然不得其民,于是在汉中开展军屯,使汉中“迅速发展成能够驻扎十万士兵的计划性军事都市”。与此同时,南中也是屯田要地。据《水经注》中的描述,南中既有水利,又派都督节制,似存在军屯。而根据对南中“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而安氏由是兴焉”的记载,当时的铁器被官府垄断,南中的安氏靠贡献耕牛等物资发家,这又被部分学者视为民屯存在的佐证。然而在三国之中,蜀汉屯田推行最晚,规模最小,败亡最快。

——摘编自谢国升《蜀汉屯田考》

(1)根据材料,指出蜀汉政权在陕西(渭滨、汉中等地)和南中地区屯田制的不同点,并分别说明两地屯田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屯田“推行最晚,规模最小”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代,许多日常冠礼(男子成丁礼)、婚丧礼、宗族成员的盟誓等,均在宗庙进行,宗庙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亡父宗庙牌位)庙”,从异姓到同姓、再到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由远到近,强调了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的权威。由此可见,周代宗法制(     
A.维护了社会的长期稳定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强化了统治者专制统治D.构建起和谐的祭祀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宋岳珂《桯史》卷二记载,一位富翁对想发财的穷书生说:“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其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穷书生请教五贼是什么,富翁说:“即世间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抛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价值观的冲突与矛盾
C.儒家传统义利观回归D.理学世俗化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的记载(部分)。由此可知,当时(     

卷四六《陈宠传》

和帝时,“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

卷六一《左雄传》

安帝时,冀州“多豪族,好请托”,“贪滑二千石”多“与交通”

卷五一《陈龟传》

顺帝时,“三辅强豪之族,多侵枉小民”

卷六七《党锢苑康传》

桓帝时,“太山……郡内豪姓多不法……夺人田宅”
A.社会矛盾尖锐B.中央集权加强
C.党锢之祸严重D.宦官外戚专权
2024-02-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长期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也是最大的西瓜消费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瓜起源于非洲。924年,契丹军队攻取西州回鹘后,西瓜种子被带回上京进行种植。1143年,南宋使臣洪皓从金国带回了西瓜种子进行试种。元代,西瓜在中国北方已经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且成为瓜农创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东南的江淮、闽浙地区也开始大范围推广栽培。明代,西瓜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品种资源也日益丰富,种植面积和规模都显著增加。情代的西瓜生产盛极一时,达到中国传统社会的顶峰。外洋品种的引进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西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关于西瓜的栽培技术,农书及许多地方志中都有详细记载。西瓜的生育期较短,又比较适宜进行间作套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瓜农不断总结和提高栽培技术经验,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西瓜除直接生食之外,人们还把西瓜渍以糖;也可以用西瓜皮做成凉拌小菜;瓜子经过曝晒、炒制能够加工为荐茶佳品。西瓜不只具有食用、药用意义,它还可以被加工成玲珑可爱的工艺品,同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实现融合。

——摘编自刘启振《西瓜在中国的引种、传播和本土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西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瓜在中国广泛种植的作用。
2024-02-28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乾隆时期《湖南通志》记载:茶,产安化者佳。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省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设之官商,做成茶封,抽取官茶,以充市易,赏赍诸蒙古之用。每年商贾云集。据此可知(     
A.朝贡贸易推动湖南经济发展B.湖南茶叶的跨区域贸易兴盛
C.官商垄断湖南茶叶交易市场D.湖南是茶商活动的主要地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记载“宋政府也承认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如对流寓他乡的游民,朝廷要求各州县政府‘勿得强逐’,允许流动人口入籍客居之地。”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中央集权加强B.迁移住所基本不受官府控制
C.门第观念淡化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朝宰相机构废除后,丘浚《大学衍义补》记载:“今制,四品以上及在京堂上五品官,在外方面官,皆具职名,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在外四品,非方面者,则先定期职任,然后奏闻。”这说明(     
A.六部的权力有所扩大B.皇帝进一步擅权
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科举制度的完善
2024-02-21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