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7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宋代皇帝颁发罪己诏的情况。这反映出宋朝(     
类型缘由文献记载
自然灾害类旱灾宋神宗颁布“上能恭于事则雨若,泽不施于下利则旱灾”
雨灾宋英宗颁布“岂朕之不敏于德而不明于政?”
大风宋仁宗颁布“居常励翼,罔敢怠荒……实由灵眷,申戒朕躬”
生物灾害类蝗灾宋仁宗颁布“方岁旱而飞蝗滋甚,百姓何罪而罹此!愿归咎于朕躬”
天象异常类日食宋徽宗颁布“日为阳,人君象也,为阴所掩,不可不戒”
人为灾害类战乱宋太宗颁布“朕受命乾坤,为民父母,宁欲黔首,陷于非辜”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弱化B.社会救济困难重重
C.政治统治深受儒学思想影响D.君臣共治体制确立
2023-1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唐书》共225卷,有8卷记载的是“北狄”“东夷”“西域”“南蛮”等海内外民族历史,尤其提及:“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有(       
①设置羁縻府州   ②实行行省制度   ③战争、和亲、册封   ④推行“改土归流”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24-01-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希罗多德《历史》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尼罗河)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引洪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这说明(     
A.古埃及的农业生产方式最为先进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古埃及人生活变化
C.尼罗河农业体系决定古埃及命运D.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4 . 《西洋朝贡典录》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统大舟宝船赍诏敕封(扎莫林)为古里王,及颁诰命银印,升赏头目品级冠带,建亭刻石。碑文曰:‘尔王去中国十万八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垂万世。”由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完善了中外朝贡关系B.提升了明朝国际影响力
C.拓展了明朝疆域范围D.实现了明朝外交的转型
5 . 西周王室举行锡命礼主要用于册封高等级贵族,从发掘出土的金文记载来看,王室之锡命礼极为频繁;春秋初期,王室之锡命礼遽然减少。这-变化反映出(     
A.金文的使用不断减少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
C.选官制度的急剧转型D.传统政治秩序日益瓦解
6 . 《后汉书》中记载:“(胡广为郡散吏)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A.科举考试制度实际已经存在B.察举制度是唯一的选官制度
C.考试是选官的重要辅助手段D.选官制度保证了人才的质量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运用先秦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说,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庞大而主线清晰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说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华夷之辨”也是司马迁民族观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司马迁以华夏中国为中心,将四夷纳入王朝的统治,这种“夷夏同朝”、“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观将夷夏一家的共同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武沐《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材料二   《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有自从汉俗定姓者,皆以明时始著姓”。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采用汉族姓氏制度可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文化资源。以科举制为例,在汉文化中心主义占主导的文化语境中,少数民族常常受到歧视,很难在科场中脱颖而出,步入仕途,而攀附汉姓,假扮民族身份,不失为种理性的选择。如彝族李学周,就是改汉姓穿汉装前往北京赶考应试考中进士的。汉族的门当户对、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思想观念在云南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廖国强《清代云南少数民族之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文化的表现。
2023-12-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烟草在明末传入赣南,至康熙时“膏腴之田,半为烟土”。《瑞金县志》记载,当地“缘乡比户往往以种烟为务……至城郭乡村开制烟厂不下数百处,每厂五六十人,皆自闽粤来”。这些烟厂内“制熟烟必得茶油为用,曝其(兰花)花粉入烟,名兰花烟”。由此可知,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农业的多种经营扩大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武帝时期,设刺史,刺史“秩六百石”,其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官员。《汉书》中有宣帝时期的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益州刺史王尊“怀来徼外”等的记载。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贾琮临危受命为交阶刺史,根据当地实情,招抚流民安居定业,免除徭役,诛杀大害,选用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A.国家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B.刺史监察权逐步异化
C.中央与地方矛盾逐步缓和D.刺史的权力逐渐减弱
10 . “胥吏”是古代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明朝《万历野获编》记载,胥吏精熟行政细节和运作程序,凭借对律例、财税的精通,包揽诉讼,截留贪污,视官长犹木偶。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官长怠惰懒政B.宦官专权乱政C.八股取士弊端D.监察流于形式
2023-12-15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