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4 道试题

1 .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统治者需要理学、朱子学来维护自己政权统治,势必对原有的理学、朱子学有所取舍、有所改造。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没有被实施实践的可能性。……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种经过改造和诠释的“贞节”“孝道”,就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的理学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重大的原创性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坚持了“老祖宗”,又发展了“老祖宗”,还谱写了新篇章,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宣讲家网:十九大·理论新视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呈现的基本特点。

2018-02-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材料一   为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维护私有财产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除以往因政局动荡和战乱所造成的法律不统一现象,拿破仑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因而十分重视立法工作,并亲自主持编纂了一系列主要法典。

拿破仑任命的4个法典起草委员都是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实践家,他们更多地从法官和律师的角度看待民法典,注重民法典的实际效用。法典以经验为基础,没有过多的抽象概念,措施简洁、明确,言语通俗易懂。法典很少用弹性概念,执法时自由裁量余地不大。

——何勤华、周伟文、李秀清、张寿民编著《外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二   


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罗马法经过改造和发展,奠定了欧洲近代共同的法律传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西欧许多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及国家之间交往的需要。

——普通高中教材历史地图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的主要编纂特点,分析其编纂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分析影响近代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四 ……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二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3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福建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期的赵国,诸侯压境,胡骑骚扰,四面受敌,人称“四战之国”。赵武灵王即位后,欲效法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改革。然而,守旧贵族指责其“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努力争取元老重臣的支持,并以“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批驳守旧势力,最终“易胡服,习骑射”,一举扭转了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北魏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政治大动乱,但鲜卑族拓跋部仍是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孝文帝亲政后,实施了迁都洛阳、禁胡服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尊儒崇经和改行汉族典章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史称“斯文郁然,比隆周汉”。

——摘编自华盖《“胡服骑射”与“全面汉化”——赵武灵王和魏孝文帝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背景和内容方面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改革在促进民族交融方面的特点,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一词最早是18世纪末英国法学家边沁提出来的,他所指的“国际法”是一种源于欧洲国际社会的国际法律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最初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如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确认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在殖民时代,欧洲列强不仅对所谓的未开化地区实行直接殖民统治,否认其国家与欧洲圈的“文明”国家之间存在着平等关系,无视或贬低其主权,甚至以“欧洲中心论”否认非欧洲文明和国家权利、如印度这样的古代文明,欧洲就实行完全剥夺其主权的做法。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乘坐军舰“羚羊号”停泊于大沽口,逗留期间发现了大沽口拦沙江外的三艘丹麦商船(时值普丹战争爆发),李福斯立即指示军舰追赶并扣押了三艘商船。按照国际法一般原则,交战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缉拿敌国商船的,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国际法都规定:不得在中立国领海行使这项权利。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以《万国公法》的相关条规为依据,照会李福斯“在中国洋面,扣留别国之船,乃显系夺国之权”,李福斯最初以扣留商船之地属于公海范围、自己无全权处理此事为由,拒绝解决此事,但都被奕䜣一一照例驳回,同时奕䜣要求“另请真正有权之员前来”处理此事,最终迫使李福斯承认“咎在我国”,释放商船并赔偿1500元银洋。

——摘自况落华《大沽口船舶事件:晚清外交运用国际法的成功个案》

材料三   1945年以来,国际法由原来的欧洲集团扩大至遍及七大洲的180多个国家,以欧洲为核心概念的国际法原则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国际法的范围扩大了,出现了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许多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使得传统国际法的一些原则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或采取了新的概念。随着科技进步,传统国际法的内容扩大,产生如外层空间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新分支。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沽口船舶事件能得以妥善解决的原因,并说明大沽口船舶事件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法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7 . 阅读下列,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法典的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

材料二   2020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并分析其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丰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能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结合所学如识,分别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9 . 阅读下列材料: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的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2017-11-24更新 | 204次组卷 | 14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文)试题
10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两种模式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