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1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

2018-07-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2018-05-0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必修三文化史期中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的工厂制度首先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确立。工厂管理的第一项重要措施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工厂主主要通过罚款、解雇甚至体罚等手段,迫使工人遵守近乎苛刻的工厂纪律。第一代工人基本上是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他们缺乏纪律训练,不能适应大机器的生产。而在工厂主看来,“劳动必须是被当作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当作一项天职来从事”。工厂管理的第二项重要措施是韦伯所说的严格的现代簿记的出现。簿记的目的是把每一笔收入和开销都准确地记录下来。当时,主要还是由工厂主本人亲自进行工厂收支的核算。工厂管理的第三项制度是建立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产品销售方案的制定。为保证产品质量,工厂主韦奇伍德甚至跑到各处,把有缺点的产品亲手打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工厂主想方设法进行推销。18世纪80年代,韦奇伍德的装饰陶器和精制棉织品印花布以及伯明翰的铁器配件成为贵族欣赏的时尚,这应归功于韦奇伍德成功的销售方案。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了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一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一一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的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

——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工厂管理制度建立的背景,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管理制度具有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以上特点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社会“图景”的“另一面”的具体表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之学……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从而显露出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

——余和祥《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实学”对当时社会思想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

(5)综上,请你谈谈对思想变革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19世纪初,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大量出现。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和《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由此确立了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1916年6月北洋政府成立文官高等典试委员会,举行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国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习3年以上,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参加考试。考试分4次进行,3次笔试,1次口试。同时规定:凡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具有相当资格者,可免甄录试(考试前的一种非正式考试)。初试合格者,送官署学习两年后可直接参加下次大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因袁世凯暴毙,政局混乱,此次考试录取194人中许多人未被任用。1919年10-11月举办了第二次文官高等考试,录取行政官员480名和外交官领事官10名。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官员录用的新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和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初,栗田(日本使臣)复朝,请从诸儒受经……其副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官职名称),多所该识(掌握众多学识),久乃还。

——《新唐书》


榆林窟壁画《玄奘西行求法》


在印度西亚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中,发现的带阿拉伯人像的长沙窑瓷器

材料二   1757年,清朝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广州“十三行”行商代理。清政府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商雇役华人办事,规定外商平时不能随便走出商馆,只能在每月逢八之日出外游览散步,且人数不得超过十人,对华人出洋船只型制大小、货物品种数量、商贩水手人数、往返期限等,清政府也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史料概括唐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2)依据材料简析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法典的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法典保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在法典中,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

材料二   2020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并分析其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那一刻起,清政府便开始了反抗斗争,但收效甚微。

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

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

苏俄政府因外交孤立,意欲拉拢中国,从1919年7月起,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1924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

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南京政府便首次自主地修订颁布了《海关进口新税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分为四个时期:

一、酝酿期:明治政府向列强表达修约意愿,并派使团赴欧考察和修约,但遭到拒绝。

二、胶着期:19世纪70年代寺岛外务卿把修约重点放在修改关税上,因列强反对,进展缓慢。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并推行欧化政策和媚外外变,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

三、基本完成期: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三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四、最终完成期: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修约特点有何异同?分析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

9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材料一   为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维护私有财产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除以往因政局动荡和战乱所造成的法律不统一现象,拿破仑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因而十分重视立法工作,并亲自主持编纂了一系列主要法典。

拿破仑任命的4个法典起草委员都是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实践家,他们更多地从法官和律师的角度看待民法典,注重民法典的实际效用。法典以经验为基础,没有过多的抽象概念,措施简洁、明确,言语通俗易懂。法典很少用弹性概念,执法时自由裁量余地不大。

——何勤华、周伟文、李秀清、张寿民编著《外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二   


17-19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罗马法经过改造和发展,奠定了欧洲近代共同的法律传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西欧许多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及国家之间交往的需要。

——普通高中教材历史地图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的主要编纂特点,分析其编纂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分析影响近代西方法律建设历程的主要因素。

10 .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统治者需要理学、朱子学来维护自己政权统治,势必对原有的理学、朱子学有所取舍、有所改造。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没有被实施实践的可能性。……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种经过改造和诠释的“贞节”“孝道”,就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的理学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重大的原创性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坚持了“老祖宗”,又发展了“老祖宗”,还谱写了新篇章,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宣讲家网:十九大·理论新视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呈现的基本特点。

2018-02-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