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加尔文认为,“上帝”在“创世”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选民”和“弃民”,那些现实生活中精力充沛、顽强奋斗、不畏艰苦与挫折,在事业上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便是“选民”;反之,贫穷、挨饿者便是“弃民”。对此,人们只能恭敬服从,一切救赎、善功等皆无济于事。这一观点(     
A.摒弃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有效维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推动了教权和王权的分离D.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2 .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允许部分骑士交纳“盾牌钱”,他及其后继者理查德一世在45年中征收盾牌钱11次;约翰王登基后15年间就征收了11次。而13世纪初的《大宪章》规定“除三种情况外,英王如需征收代役税和贡金,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大宪章》的这一规定(     
A.维护了贵族和教会利益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趋势
C.蕴含了自由平等的精神D.否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
3 . 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学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如中等学堂的教学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理化、法制、财政、图画及体操等共12科。还具体规定了学堂各级毕业生的选录方法,如高等实业学堂毕业生,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分别以知州、知县和州同用。这些规定表明,清末(     
A.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B.教育制度变革带有明显新旧并存色彩
C.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得以奠定D.学堂选官已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4 . 《明会典》载:“凡在京堂上、正佐官考满三年、六年,俱不停俸,在任给由,不考核,不拘员数,引至御前,奏请复职。”至于六部五品以下官员“历任三年,听于本衙门正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惰,从公考核明白,开写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送监察御史考核”,再由吏部覆考。明朝的这些做法(     
A.意在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B.体现了决策机制的变化
C.助推官僚机构的相互制衡D.保障了官员素质的提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制。当时由皇帝向全国颁布诏令,责成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查访其所辖的基层官吏及百姓,按不同的科目标准选出优秀人才向朝廷推荐。东汉末年,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思想,后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获得举荐机会的大多是官僚地主和豪门子弟,且察举制的选举对象完全是被动的。隋朝时,科举制出台。科举考试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主考官由皇帝指定,取舍决定权在中央和皇帝。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自愿报考。与察举制把道德、品行和才能作为授予官职高低的依据不同,科举制“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或谓“以文取人”,人的主观因素越来越淡化。

——摘编自张会霞《我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的演进评析》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实行政党分肥制,任命官员取决于个人好恶、拉关系讲门第,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带来英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期间,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发展,边沁提出了功利主义,论述了政府应为最大多数人谋幸福创造平等机会。而斯坦顿父子分别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和《关于中国的杂记》、古次纳夫在《开发的中国》中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叙在英国产生广泛的影响。1870年,格莱斯顿颁布第二个关于录用文官的枢密院命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启示。
6 . 民国初期,资产阶级政治精英效仿西方先进的民主制模式,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的移植。他们认为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我们的主义和政纲就可以求其贯彻了”。由此可见(     
A.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B.政党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
C.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民主政治D.辛亥革命催生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2023-10-12更新 | 458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1-1925年,墨西哥石油平均年产量达271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墨西哥自己需要石油,要向外国公司购买,其价格要比国际市场高二倍。于是,卡德纳斯总统推行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不久,经济增长率高达83%。之后他引领墨西哥在其他领域继续发展现代化。由此可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A.呈现出广泛性特点B.呈现出深入性特点C.与国际共运相结合D.对国际秩序影响大
2023-10-11更新 | 575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着新经济政策的斗争中,斯大林取胜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政治体制使他拥有组织上的优势。但是,他终究是得到了中央全会多数领导人的拥护。这说明他的胜利背后有其社会基础,这样的社会基础不利于推行新经济政策,而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这说明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历史传统的影响B.缺乏相应的政治改革
C.建设理论未得到发展D.急于发展的赶超心理
2023-10-11更新 | 17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几匹马等;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出现“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现象,主要反映了(       
A.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B.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
C.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D.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
10 . 1930年7月《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暂行土地法》中规定,“为实现保护雇农利益,救济失业贫民及组织集体农场,渐次采用新式生产方式,改进农业生产,领导农民走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政府需竭力奖励提倡农业生产合作事业”。这一规定意在(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基础B.发展农业生产以促进根据地建设
C.探索农业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D.为反“围剿”斗争提供经济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