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
B《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在法律上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明定国是”诏书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标志着资产阶级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A.AB.BC.CD.D
2024-04-24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五校(清新一中、佛冈一中、南阳中学、连山中学、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2 . 1884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荷马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史诗》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文献资料的真伪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荷马史诗》的内容全部真实可信
C.考古发掘可以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D.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
3 . 天命、民惟邦本、德作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理念,在周朝被确立下来后,一直是统治者治国理政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这些理念和原则的确立,使改革换代被视为寻常,因为“皇天上帝,改厥元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人们将此视作“亡国”,而非“亡天下”,这反映出(     
A.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治国理念没有改变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正确性
C.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D.中国古代一直在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
4 . [中西绘画与艺术发展]

材料一   中国山水画家群体由士大夫或文人组成,画家们重“立意”,追求超然于世。笔墨技法中以形写神、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山水景致是画家心中之景,形的精准与否,却不是关键,更多的是作者个人情怀体现的载体。黄公望曾言“不以刻画真山真水为目的,即使描写一石一木,也不能被笔墨所约束,不能失去文人的气派。”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中被赋予生命与个性特征,是山水画家表达景物与抒情的必要手段。山水画家善于运用各种线条与各式皴(cūn)法塑造山石特性,大胆运用空白、突出主体,借助观者联想与想象自由发挥。

——摘编自黄宏《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差异》

材料二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需要真实的再现自然。受此影响,早期西方风景画家在作画时,选择忠实的再现自然,画其所见之景,感受自然之美,遵守科学、合理、写实的法则。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同时为了更真实的再现自然,画家们痴迷于研究透视、色彩、光影,并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逐步深入的将各种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通过科学的绘画分析、程式化的构图、准确的线条块面、务实的笔触、浓烈的色彩、微妙的光影变化真实再现自然风景。

——摘编自方苹《中西传统绘画特点的异同与其背后原因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因素,并简析山水画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初,美国教会掀起向海外传教的热潮,很多传教士在自己传教地区建立教会学校,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教育。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既然上帝选择了美国,美国就有向世界传播自身文明的天赋使命,用美国的民主自由去改造世界。在拉丁美洲诸多国家里,教育的控制权都属于国家。传教士组建美国学校之初,所有教师都由传教士担任,以培养出更多教徒。学习课程都照搬美国本土。二战前后,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美国学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课程内容也从单一的语言课程、神学课程、美国本土课程扩大到了拉美国家历史、地理、公民学等。在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英语虽然不是教学语言,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拉美的美国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日渐增多,相互了解的需求增多,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拉丁美洲的美国学校,本质都围绕着扩大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而展开。对拉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渗透,被包装在“慷慨”的教育援助中。曾任国防部长助理的罗伯特·布卢姆认为:“为了有效地执行我们的国家政策,对有关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为了使我们的政策有效,这种环境也是我们必须加以影响的要素之一。”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前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 .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以前,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的影响较大;公元前323年之后,亚历山大征服过的广大地区,出现了持续长达300年的“希腊化时代”。由此可见,古代(     
A.文明地域性特征尤为明显B.亚非欧文明的交流从未间断
C.文明中心逐渐向西欧转移D.世界区域文明曾经长期互动
2024-03-12更新 | 32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一些俄国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战争,他们并没有因胜利而欢欣鼓舞,反而在看到法国拥有更自由的社会和更富足的生活后,开始反思俄国的落后,成为俄国最早一代的革命者。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A.实现了欧洲社会思潮的转向B.促进了东西欧文明间的交流
C.推动了进步思想在俄国传播D.加速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8 . 亨廷顿说:“世俗主义者真纳成为把伊斯兰教作为巴基斯坦国基础的热情倡导者。盎格鲁化的李光耀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并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儒教促进者。信仰基督教的锡兰政治家班达拉奈克皈依了佛教并求助于僧伽罗民族主义。”这说明,西方文化的扩张(     
A.受到非西方国家的顽强抵抗B.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边缘化
C.未能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体现了近代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2024-03-02更新 | 999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如表反映了印度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概况,材料表明(     
笈多帝国时期古代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符号确立起来,印度数字首先被印度周邻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汲取。
大约公元五世纪印度数字经由商人传至欧洲,但并未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七世纪随着阿拉伯势力崛起,印度数字始为西亚一些国家所接受。
七世纪末、八世纪初一些阿拉伯学者逐渐采用并修改补充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后来这种阿拉伯人修改的印度数字又经由他们之手传入欧洲。
公元十二世纪欧洲许多地区开始比较普遍地学习和运用印度数字。
A.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创新B.古代印度文明领先于世界
C.文明传承助推社会转型D.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
2024-02-29更新 | 659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20年年底,李大钊说:“这些唯心的解释的企图,都一一的失败了……(唯物史观)这种历史的解释方法不求其原因于心的势力,而求之于物的势力,因为心的变动常是为物的环境所支配。”这从侧面反映出李大钊(     
A.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B.仍坚持唯心主义观点
C.理性地对待西方文明D.找到了中国落后根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