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9 道试题
1 . 唐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朝廷,衔命出使四方的使职,遣官员,例如贞观初年,“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设置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巡抚使等官员,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A.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B.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
C.提升行政效率加强地方管理D.带来冗官冗费的问题
2021-05-16更新 | 19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晚清时期,郑观应指出,要振兴商务,应“仿西法”在各省设立商务局,“公举殷商及巧工设为董事”,“各省商务局绅董,秉呈军机转奏,庶下情上达,不至为一人壅蔽也”。这说明当时
A.民主化改革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破产
C.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D.传统经济政策受到质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1884 年法国军队入侵台湾,清朝启用名将刘铭传,击退法军。中法战争后(1885年),刘铭传正式上书清廷奏请台湾设省,后出任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注意到了加强台湾沿海防卫工作的重要性,他把大部分的银子用于购买大炮和船只,修筑、增加炮台,加强台湾沿海的防卫。他提出:“民番皆朝廷赤子”,朝廷理应一视同仁。他积极吸引内地工商业者、洋人来共同开发台湾矿产、殖产兴业。展开大规模交通建设,率先在台湾修建铁路,连接台湾南北两地,架设了第一座铁路大桥。刘铭传还在台北、台南等地设立邮政局、电报局,开展与大陆地区的往来,方便两岸人民及台湾地区人民的联络。

——摘编自张林《刘铭传与台湾近代化建设的起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刘铭传的历史贡献。
4 . 汉武帝开创了献策上书为郎的选官途径,在一定限度内欢迎批评政治的意见。原本担任低级职官的田千秋就是因为上书言事称旨,很快被任命为列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不过数月又迁为丞相。这种做法
A.使贵族特权垄断地位被打破B.促进了汉代官僚政治的发展
C.表明汉代察举制遭到了破坏D.为“中朝”形成奠定了基础

5 . 材料   1939 ,随着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世界大战的危险再一次临近。为遏制德国的侵略野心,英、法、苏三国从3月起就成立反德联盟进行协商。经过一系列的准备,821,根据苏联政府的建议,三国军事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苏联政府对本次会谈高度重视,派出了享有谈判和签订协定的全权代表参与,并承诺了对德作战的武装力量。但英法只派出了一些次要人物参加,且迟迟不愿对苏联及其周边国家做出安全保证。在战时苏军穿越波兰、罗马尼亚领土等原则问题上,双方互不相让,使谈判陷入了僵局。德国趁机加快拉拢苏联的步伐。与跟英法谈判陷入僵局相比,苏德关系进展神速,823日达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基本达成中立苏联、孤立波兰、破坏莫斯科谈判的目标。9,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摘编自梁军《1939年的英法苏莫斯科谈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谈判破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莫斯科谈判破裂的影响。
2021-05-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北魏王朝肇兴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攻灭后燕、坐拥中原,于天兴元年(398年)六月正式建国,选定"为国号。七月正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参照中原王朝进行都城规划建设。十一月,“典官制,立爵品,定律令,协音乐……撰郊庙、朝勤、飨宴之仪。十二月,拓跋珪正式称帝,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黄帝后裔成为获得北魏官方正式认可的皇室族源叙述。进驻中原后,北魏王朝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人。同时下令朝野皆束发加帽”,以示袭用中原衣冠。迁都平城前后十余年间,鲜卑统治者苦心经营,实现了由塞外游牧政权到中原王朝的政治转型,为统一北方、走向极盛奠定基础。

——摘编自彭丰文《从盛乐到平碱:北魏王朝的国家建构与政治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迁都平城后建构国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国家建构的影响。
2021-05-0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叫圣贤气象。什么叫圣贤气象?张载有句名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儒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人之道包括并存的两面:社会责任与个人自在、忧患意识与闲适心态、道义情怀与洒落胸襟。……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思想家对士大夫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追求圣贤气象者必须首先具有豪杰精神,这种提法是过去没有过的。同样讲圣贤气象,到了王船山(王夫之)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

——摘编自朱汉民《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16-18世纪英国贵族从政治权利到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乃至婚姻家庭生活和教育,都产生了一定变化。在近代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英国贵族适时的调整,投入经营,用一种渐进式的转变方式追求自由权利,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英国近代史上,文化在推动整个国家崛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而贵族精神正是英国文化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他们重视教育,更加注重等级性,以其在思想文化上的优势来影响社会其他阶层。

——摘编自毕书媛《16-18世纪英国贵族精神的渐进式演变及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士大夫精神”与英国“贵族精神”内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贵族精神”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士大夫精神”折射的时代背景。并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
8 .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把“禅让”的公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确立了“大人世及(以子继父为世,以弟继兄为及)以为礼”的制度。这表明
A.礼仪制度初步建立B.宗法分封制的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D.古代官僚政治萌芽
2021-05-05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上台以后,对法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鲜卑拓跋部依据旧有习惯法原只“置四部大人坐王庭决辞讼”,直到太和中期,孝文帝诏群臣议定官制,中央设有廷尉、御史中尉、五局司直、廷尉正监评等官职, 地方由州牧、刺史、太守等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延兴四年(474)孝文帝下令凡“狱有大疑,乃平议焉”,“事无大小,皆令据律正不得疑奏。”又诏曰:“自今以后,非谋反、大逆、干纪、外奔、罪止其身而已。”太和三年(479)“令中书令高间集中秘官,制定法律”,对违反礼教的做法,都要以违法行为来处置。在实行均田令的同时, 孝文帝于太和十年(486)、十一年(487) 连续下诏:“凡轻系之囚,宜速决之,无令薄罪久留狱扦。”以此解脱一些无罪或轻罪被囚的犯人, 增加劳动人手,恢复农业生产。北魏律定本,成为了北周与北齐的法律制度源头。

——摘编自邓奕琦《北朝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法制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