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西汉皇后无谥号,皆以皇帝的谥号相称。东汉初期,阴太后死,汉明帝首次为阴太后定谥号为“光烈”,以表彰她的“恭俭”、“仁孝”、“矜慈”,从此,凡太后死,便根据其一生的德行为其立谥号。这一变化(     
A.推动德行成为选后主要标准B.反映了追谥准则渐趋完善
C.表明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意在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7月10日首任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之教育,其不同之点何在?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以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在他看来“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摘编自张天搓《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1952—1953年间,新中国以高校为主体开展了轰动一时的院系大调整运动,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表为全面调整工作结束后,各类别高校的数量变化情况。


——摘编自刘金霞《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倡导的民国教育方针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
2023-12-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届高三12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民族观是儒家思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继承和发展早期民族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儒家民族观包含华夷有别、大一统、尊王攘夷、用夏变夷和因俗而治等内容。儒家民族观的合理内涵具有人文精神和普世价值,在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中,为统治者提供多种选择。

儒家民族观的基本内容

内涵
华夷有别、华夷之辨华夷之间的本质在于是否具有礼乐文明,而夷人在接受了华夏的礼乐文明之后,则可以由夷入华
大一统包括地理意义上的国土统一;又包括政治意义上的国家集权;核心是信仰和文化,要求人民统一于“华夏”,统一于“中国”,华夷一统
尊王攘夷孔子主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严夷夏之别
用夏变夷使夷狄接受礼乐文明,君王需要以王道德治去感化四夷
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摘编自邵方《儒家民族观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民族法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在高举理性大旗从事资本主义宪政制度设计的同时,又虔诚地信仰天主教,主张有神论、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具有重要政治意义,这表明孟德斯鸠意在(     
A.抨击天主教会的贪婪腐败B.批判封建专制的腐朽制度
C.描绘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D.强调理性与信仰协同合作
5 . 公元48年,高卢行省的首要公民以自己“很久以前就是罗马的同盟者,而他们本身又取得了罗马公民权”为由,“要求取得进入元老院的权利”。这一请求在元老院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结果,罗马皇帝以符合罗马的古老传统为由说服元老院通过了他们的请求。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     
A.贵族势力走向衰败B.平民政治地位上升
C.政治认同得到加强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统计,1949年私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额较前一年增加了51.6%,1951年,民族资产阶级获纯收益是1950年的3倍。周恩来也说:“新中国建立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比那三个朝代得利还多,多数资产阶级分子觉得在新政权下有利可图”。这表明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得到拥护B.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
C.新中国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D.改造民族资本主义时机成熟
7 . 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如广东青年彭湃在其撰写的《告同胞》中说:““政府’利用法律,来榨取我们的财产,扩充军备……遂致社会时时酿出种种的变乱……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之罪恶’。我们不得不找个治疗的手术——‘社会革命’”。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扩大D.社会革命已成为社会共识
2023-12-20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届高三12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晚明时期,时人王道隆称江南地区:“今则市廛以质当为先,宴席以华侈相尚,……拥赀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舆服,钲鼓鸣笳用为常乐,差有僭逾之风焉”。这一描述反映了当时(     
A.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转变B.社会奢靡之风日渐盛行
C.江南百姓物质生活较富足D.民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颁布时间法典名称法典简介
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人类存世最早的法典之一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世界法律文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法律影响至今犹存。
1756年《巴伐利亚民法典》近代欧洲最早的民法典
1804年《法国民法典》大陆法系民法基石,法国自此成为现代民法典的故乡。
1896年《德国民法典》打破了《法国民法典》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地位,与《法国民法典》并列成为大陆法系民法的代表。
1898年《日本民法典》近代亚洲第一部民法典
1922年《苏俄民法典》第一部社会主义的民法典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徐国栋《世界民法典编纂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围绕“民法典的发展与演变”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12-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末,欧洲产生了一股泛日耳曼主义思潮。这一思潮致力于德语地区的政治联合,并将其统一为一个国家,其范围主要包括中欧、东欧、尼德兰地区,还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一思潮(     
A.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B.成为德国统一的理论基础
C.实质上是一种扩张主义D.有利于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