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改革后,梭伦宪法同时被寡头派和民主派引为同道。当时流行的“人的价值在于财富而不在于门第”的口号也表明梭伦更多是以有产者的“财间政治”取代了贵族的门阀政治。新兴的富裕的工商业奴隶主开始在参政议政上分一杯羹,即便是下层公民也因为债务奴隶制的废除而部分免除了后顾之忧。民主肇始于梭伦是无疑的,而且即便是从近代民主的标准来看,梭伦时代的民主程度已令后人悚愧不已了。

——摘编自毕会成《庇西特拉图:带卫队的“梭伦”--庇西特拉图的历史地位谈》

材料二 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菜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菜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韩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20多年来,你的不渝的友谊对我一直是极大的鼓舞,也是我力量的来源,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一点,我永远在心底怀着感激。一想到多年来这种无间断的忠诚和友爱,相互信任和感情日增,我就激动得掉泪,不能自已。”

——摘编自美国总统信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麦金莱所写信函中蕴含的信息。
2023-09-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3-09-15更新 | 3672次组卷 | 3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与中央的问题上,针对汉初“郡国并行”造成的诸侯尾大不掉的弊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藩国实力,使之无法与中央分庭抗礼。

——摘编自徐本华《汉武帝“大一统”的国家观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汉武帝在宏观经济制度层面推行了一场整体配套制度改革,这具体表现:在将利益最为丰厚的铸钱、煮盐、冶铁国营化;废除民间铸钱旧俗,规定由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均输”“平准”等。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及该制度的弊端。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措施及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内容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年)一个善良的、有德性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比较匮乏,可以在荣誉方面获 得奖赏和补偿,正如他所说:“荣誉是对德性的奖赏,我们只把它授予好 人”,“荣誉是对德性与善举的奖赏”,“对在钱财上受损的人就要给他们 以荣誉”
古罗马帝国时期塔西佗 (公元55—120年)在战场上,酋帅的勇敢不如他人,是他的耻辱;侍从们的勇敢不如酋帅, 也是他们的耻辱。假使自己的酋帅战死,而自己却从战场上生还,这就 是毕生的耻辱了。保卫首帅,甚至将自己的军功献归酋帅的名下;这才 是精忠的表现。首帅们为胜利而奋斗,侍从们则为首帅而战斗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 (1564—1616年)荣誉和生命是一条根,失去荣誉我便不能生……我为荣誉死来为荣誉活
启蒙运动卢梭 (1712—1778年)一个人配获荣誉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德行,而真德行要具有美好的灵魂, 而非仅有美丽的外在。美好灵魂的首要就在于要有人性尊严和内在价值

——摘编自周世露《西方启蒙时期荣誉观的转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07-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2023-07-10更新 | 389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从道德感情的基础出发,提出“仁者爱人”之说,为儒家慈善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孟子主张先天性善,仁之端也”,认为“恻隐之心”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慈善活动的动机所在,这两本书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成为后世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的理论源泉。“民为邦本”是儒学的重要思想,反映到社会慈善观方面,实施仁政。唐宋明清诸朝的一些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即受到这种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力行仁政,兴办或扶持慈幼局、养济院、普济堂等各类慈善机构。大同思想是儒家文化中最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内容,对后世的社会慈善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儒家义利观的熏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明清时期,商人也自觉地加入社会慈善活动中

——摘编自周秋光、曾桂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材料二   西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基督教倡导“博爱”,讲究“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信奉“十诚”,奠定了早期慈善意识的基础。在阿奎那看来,慈善是超自然的、直接指向神的美德。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将每一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视为最高价值,同时施爱于他人。这种基于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互助行为,将慈善意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康德认为,他把建立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的政治作为最高的善。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他认为,尽自己所能为他人做好事,是每个人的责任,即需要政府监管。他强调应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尊严,不能简单地把慈善看成是一种“施恩”。

——摘编自王晶《西方文化中的慈善意识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化中的慈善意识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慈善思想与西方慈善意识中获得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 1636—1640年中国大陆和澳门输往马尼拉的中国商品价值、中国商品离岸价值与因之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单位:万两)。据此推知,明代这一现象的出现(     

年份

输入马尼拉中国商品价值

中国商品离岸价

流入中国的白银

中国大陆

澳门

小计

中国大陆

澳门

小计

1636

251

43

294

147

179

21

200

1638

134

128

262

131

95

64

159

1639

251

128

379

189

179

64

243

1640

59

128

187

93

42

64

106

A.瓦解了传统的小农经济B.导致了西方殖民者侵扰
C.刺激东南沿海经济发展D.奠定政府开放海禁基础
2023-07-16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德宗时期实施两税法,税收以钱计征,市场上的货币不足,从而出现“钱荒”问题。在钱重物轻的形势下,农民只能贱卖绢帛以换钱交税。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繁荣,国内铜钱大量“泄之四夷”。由于各种原因,铜钱的实际购买力长期低于其实际价值,民间往往将铜钱融铸成器皿,或是直接储藏起来。铜矿的贫乏使得铸币的原料长期短缺,政府铸钱成本则长期居高不下,唐代时铸钱1000文需1200文的成本,至南宋初年进一步增至2400文。尽管宋代铸币量达唐代的几十倍,但东南地区的“钱荒”问题仍十分严重。’

——摘编自葛金芳等《宋代“钱荒’’成因再探》

材料二   针对钱荒的现象,唐代政府除努力增加铸币量外,还实行铜禁和钱禁,“除铜镜外,一切不得买卖私造(铜器)”,不得销融钱币,“所有私贮现钱,并不得过五千贯”。同时,唐代政府又“禁钱不得过岭南”。此外,唐政府还努力维持钱帛并用的复本位货币制度,鼓励用帛支付。到了宋代,政府又发行交子、会子以缓解钱荒问题。但直到明代白银货币化之前,钱荒问题一直存在。

——摘编自徐恒泰<唐代钱荒刍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钱荒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唐宋政府应对钱荒的措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侨批”,来自闽南方言,闽南语称信为“批”,寄信称寄“批”。后来,“批”成为南洋华侨寄托银信的代用词,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兼具家书、汇款功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海南等侨乡。侨批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统归中国银行管理),前后历时150多年。近代时期,随着出国谋生的人数逐年迅速增加,侨批局、银信局之类的侨批业专门机构便应时而生,并在19世纪中后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侨批发源于民间、流转于民间、收藏于民间,内容丰富,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社会生活乃至国际关系等领域,侨批维系华侨与侨眷之间情感的纽带,对当时的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侨乡社会的转型。粗略统计,留存下来的侨批约20万件。它们真实记录了中国海外移民艰辛奋斗的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中华儿女开拓进取又不忘根脉、身处异地仍心系家国的深厚情怀。

——摘编自郑松辉《口述历史:侨批研究的新视角》等海南省档案馆收藏的侨批(资料图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侨批兼具汇款功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侨批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2023-06-06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自由和平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价值追求。北美殖民地在独立的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由的维护,而法国革命则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这一现象源于(     
A.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B.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别D.启蒙思想理解的差距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