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5 道试题
1 . 据材料可知,当时据上述材料可知,当时(     
A.争夺全球海洋霸权成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B.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不惜兵戎相见
C.美西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
D.美国一跃成为最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2023-01-2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1)发布了关于亚洲未来的报告,概述了亚洲发展的几个趋势:一是越来越多的亚洲公司跻身世界最大的企业之列。2018年全球500强排名中,营收位居全球前500名的大型企业中有210家是亚洲企业。二是亚洲国家生产的商品更多在本地区销售。这也意味着亚洲国家可以生产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它们对外国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依赖程度在走低。三是整个亚洲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合作正在加深。如今,52%的亚洲贸易为区域内贸易,企业建立起日益自给自足的区域供应链,服务亚洲市场。四是创新科技的蓬勃发展,亚洲拥有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一半(22亿)。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位居世界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列。截至2019年4月,在全球331家独角兽企业中,亚洲拥有119家,超过1/3.亚洲的独角兽企业不仅在全球占比很大,而且成长速度远远高于西方。

材料二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日韩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中日韩关系也骤然升温。2019年8月,中日韩举行外长会议,通过了“中日韩+X”的合作模式。2019年12月,中日韩三国首脑在成都会晤,并在杜甫草堂种下一棵桂花树。安倍首相说,考虑到成都曾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蜀国都城,“(日中韩)三国并非三国时代的魏国、吴国、蜀国”,他们之间不是“互相争斗的关系”,他希望三国“携手共筑‘新的三国时代’”。现在美国国力相对衰落,日韩都有摆脱美国控制的迹象,于是中日韩整合,包括三国自贸区谈判也出现转机。这次共同抗疫也是三方加深合作的新机遇,三国可以共同努力、守望相助,包括建立协同防控疫情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48集·我们亚洲—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推动亚洲崛起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有利因素及意义。
2023-01-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按照周礼:臣民如丧考妣,皆穿缟素,停止宴乐婚嫁。诸侯、亲戚奔丧与否,都应按照制度行事。但是据《左传》记载,当时周王室派人到鲁国“求赙(以财物助丧事)”。该事件本质上反映了东周时期(     
A.礼崩乐坏的现象B.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C.周天子势力衰微D.鲁国率先打破旧制度
2023-01-26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等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及北非的部分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与亚欧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处于一种隔绝状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对全球认识的空间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1-26更新 | 82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史学界研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作用,最为符合该研究内容的一组是(     
A.玻利瓦尔 圣马丁 阿拉比B.苏加诺 扎格鲁尔 桑地诺
C.孙中山 提拉克 马赫迪D.尼赫鲁 卡斯特罗 纳赛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观察《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发展情况》
年份企业数/个工人数/千人生产总额/百万卢布
1890322541424.71502.7
1900381412373.43005.9
这一时期,俄国工业的发展(     
A.为废除农奴制度准备了物质条件B.保障了苏俄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C.为俄国政治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D.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希望提高关税,抵制欧洲廉价工业品倾销,保护本地工业发展;在西部扩张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废除奴隶制;南方主张降低关税,进口廉价工业品,利用大量奴隶生产出口欧洲的棉花等原料;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扩展奴隶制。这一矛盾的加剧(     
A.造成了美国与英国的战争B.引发了黑人民权运动
C.激化了联邦与地方的矛盾D.导致了南北战争爆发
2023-01-26更新 | 475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反映出当时(     
          
A.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B.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等级化特征
C.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2023-01-26更新 | 40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教育是国之大计

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学校教授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材料二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今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认为教人为学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明义理、会做人,而并非只是为学得杂博知识,做些华丽文章,用以活名钓营,争权夸利。他在《孟子集注》中进一步明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库、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朱熹认为,只有把“明五伦”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天下国家所以治日常多,而乱日常少也”。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论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材料三   1898611日,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73日,光绪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吏部尚书孙家鼐被任命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曾出任多国公使的许景澄和长期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分别出任中学和西学总教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京师大学堂与传统学校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八大学院的基础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2年发展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16所高校的教学共同体。学院路共同体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其在校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
2023-01-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社会发展变革的同时,思想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漫长的政治动荡、分裂混战时期,但同时亦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精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个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代中国文化大发展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发明,商鞅、韩非、李斯都精于此道,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并不成功。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他的这套衣钵,为后来很多治国者所继承。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和秦始皇控制意识形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材料三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人类最初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这个时间,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私有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平等,国家是因订立契约而产生,人民是制订契约的主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于法律。

——卢梭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二者的思想观点,并说明二者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3-01-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